“圆圆。”薄时衍决定,以后这样唤她。
一伸手,在她仰着的小脸上掐了一把。
汤幼宁“唔”
这人是不是越来越顺手捏她脸颊了
她的小名,爹爹过世后,再也没有人叫过了
南边的洪水灾情控制住了,河堤重建提上日程。
恰在这时,有个黄麻村突然发生了瘟疫。
安抚使江立棠尚未回京,一经发现,立即写了折子上报,请求速速派人处理。
这道消息是连夜送来的,桐鹭殿灯火通明,几位大臣都被叫了过来,须得商议出对策,尽早发出去。
户部尚书叫苦不迭,实在是没钱了。
米粮还能有库存,医药方面向来费银子,还不易储存,都得花银子去置办。
再一个,瘟疫若是扩散,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难不成还要二次赈灾
拿不出来,便用挤的,薄时衍叫他们先准备着。
这会儿事急从权,当从黄麻村就近城镇挑选人手去救急,阻断扩散才是首要选择。
几道政令接连下达,几位大臣商议着,眼下多事之秋,不如提早结束避暑之行,班师回朝。
下属官员大多没有跟来,传送指令一来一回,未免耗费时间。
况且,过不久古梁国的使者将会来访,回京也好趁早准备着主要是户部拿不出银子,还得与礼部扯皮呢
第二日,这个趁早回京的提议,得到了卓太后的赞同。
卓家这一趟亏大发了,精心养出来的闺女打了水漂,早就在溪宁谷待不下去,恨不能立即回京才好。
深宫里待着,对这些糟心事眼不见为净
对此,小皇帝没什么话语权,也没有意见。
太后与大臣认为要早点回去,那便回吧。
陛下给了准话,行宫一日之间忙碌起来。
都在收拾准备着,过后几天启程回京。
离京不到一个月,就要回王府了,汤幼宁觉得挺好。
“带了不少东西给奶娘与湘巧,”她问湘宜道“蜜渍樱桃做好了嘛”
湘宜笑着点头,“娘子放心,又脆又甜,可好吃了”
汤幼宁喜欢桐鹭殿的那棵樱桃树,命人采摘了不少,把它们全腌在蜜罐里,正好带回去。
这一趟出来她收获颇丰,湘宜给她收拾行囊时,平白多出几件。
还添了十澜这个侍女。
转眼便是启程这日。
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汤幼宁跟在薄时衍身侧。
上马车之前,她隐隐听见了一声犬吠。
汤幼宁扭头看去,远处一人一狗的身影,正是齐曜白和他家闪电。
齐曜白并未过来,也没有挥手示意,只是两眼带笑望着这边,闪电在一旁尾巴摇得欢快。
汤幼宁忍不住冲他们笑了笑,嘴角才牵起来,身后响起薄时衍低沉的嗓音“上车。”
“哦。”
汤幼宁拎起裙摆,踩着脚蹬进入马车,发现薄时衍紧随其后,他今日不骑马。
马车很宽敞,不仅坐下两人绰绰有余,躺着都不成问题。
汤幼宁挪了挪位置,贴着薄时衍坐好。
他侧目望来,“挨着本王做什么”
“你没有不舒服么”汤幼宁歪了歪脑袋,仔细端详他平静的俊颜。
也看不出什么来。
“没有。”薄时衍不希望她太过靠近,“自己去那边坐好。”
“没事就好。”汤幼宁不太放心地瞅了他一眼,这人似乎又心情欠佳
她也没问,自己搂过一碟蜜饯青梅,到窗户边上去了。
长长的车队晃晃悠悠启程,汤幼宁不睡觉,就吃着零嘴看沿途风景。
走了大半日,原本灿烂炙热的日头,悄悄隐匿到云层后面去了。
远处的天边不知何时聚拢起一片厚厚的云层,好像已经朝着此处飘了过来。
汤幼宁仰头望着那超大的云朵,随行属官驱马过来请示,大概率要下雨了,不知摄政王如何安排。
薄时衍单手掀起帘子,看一眼天色,道“全速前进,到津丰驿站驻营。”
“是。”
大乌云跑得飞快,没一会儿就飘了过来,遮住了头顶的半边天幕,凉风霎时间吹散炎热。
车队一改不紧不慢的速度,加快赶路,终于赶在暴雨落下之前,顺利抵达津丰驿站。
驿站的房舍有限,只一部分人能住进去,其余的在外面驻扎帐篷。
行军之人对于赶路与过夜一事都习以为常,反倒是那几个文人老臣,才不到一天的路程,已经龇牙咧嘴受不住。
安排房间时,汤幼宁理所当然的与薄时衍分在一处大屋子里头。
此刻的她还没意识到,今晚的床铺会被人分走一半。
随从们进进出出搬行囊,汤幼宁也不捣乱,在窗子边上偷偷玩雨水。
湘宜觉得机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