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帐下的当日我不在,侥幸逃脱,可带兵回到王庭什么也没有。幸好牲畜离不开水,离河流近,我们还可以喝水垫垫。”
这事太子听说过。他那时年幼,如今只有模模糊糊一点印象。浑邪王再次说起,已经很懂事的太子再次惊得微微张口。
卫伉年幼无法想象,感触不深,只觉着他父亲真厉害。
浑邪王叹气“在下至今想不通,三万骑兵,一万多人匈奴部众,那么多牲畜,他是如何穿过茫茫草原送到大汉边关的。”
卫长君“就像匈奴迁徙,三万汉军在后,一万多匈奴部众放牧。牲畜是最好的粮食,又是水草肥美时节,人和马都不会饿着。你们跟右贤王汇合后沿着放牧路线找他们,一定可以找到。”
右贤王喝的醉醺醺的不知道有多少汉军。上千万头牲畜留下的痕迹明显,也看不出卫青有多少人。
三万人还是浑邪王来到大汉听说的。
浑邪王感慨“大将军英雄气概。如果是在下,在下绝不敢贪那么多牲畜。”
卫长君笑了笑“我们该回去了。”
“国舅怎么从那边过来”浑邪王朝北看去。
卫长君解释太子好奇这边住的是哪些人,他领他来看看。
快到冬天了,下午天凉的快,浑邪王担心陛下珍宝一样的儿子着凉,扶他先上车。
卫长君跟小太子解释过善待浑邪王并非怕匈奴,而是大汉需要匈奴人种田。匈奴人都归大汉,以后边境无忧。但也不可对他们太好,否则会把他们惯的目中没有陛下。
卫长君并没有把匈奴当自己人这点也没瞒刘据。
刘据想说什么,看到浑邪王又咽回去。
快到家刘据才问“大舅说过有些匈奴人还想回到草原上。那些人会不会对二舅不利”
“会的。”卫长君点头,“这一年来你二舅很少去上林苑。”扭头问他,“二舅像不像大将军”
刘彻想了想“二舅长得跟他做的事不一样。不像大舅,也不像表兄。也不像阿奴。”
卫伉点头“父亲都没打过我。”
卫长君差点呛着“据儿,回头见着你二舅可以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何敢这么做。你会收获很多太傅也无法教你的智慧。”
这话上午说刘据都不信。
浑邪王那么老了都想不通,容不得刘据不信。
刘据很好奇,回到宫里用“生病”打发了太傅,他直奔大将军府。
卫青哪有空跟他讲以前的事。小太子又不是公孙敬声,没有亲眼见过他二舅一瞪眼吓死人的模样,怎么缠卫长君就怎么缠他。
几个外甥和儿子都没缠过卫青。霍去病机会不多。他有空也是缠卫长君。其他人不敢。以至于卫青不知道怎么应付缠鬼。
幕僚提醒他该歇歇了。卫青顺坡下,叫人倒茶,好好跟他说说。
小太子像听英雄故事一样,午饭不回去,晚上也不走。
刘彻得知儿子病了,匆匆赶去东宫,迎接他的是空荡荡的宫殿。听说儿子装病,刘彻甚是欣慰,孺子可教也。
卫长君一再暗示他长寿,可刘家几代皇帝至今没出个长寿的,刘彻就算信他心里也有点担忧。他走后儿子想坐稳江山少不了卫青支持。所以刘彻乐意儿子跟掌管天下兵马的舅舅亲近。
刘彻令黄门给卫青带个话。翌日清晨,大将军亲自送小外甥上课。
小太子意犹未尽。
卫青五次出兵匈奴说了四次,还差头一次没说。小太子挥手“二舅,晚上我们继续。”
“明日休沐,我傍晚回家。”
太子殿下很失望,紧接着又很体贴地说“二舅的事当紧。改日再说也无妨。”
卫青也不好意思在拒绝“那就过几日再说。”
太子兴奋地点点头,扭脸看到石庆那张敦厚无趣的脸,小太子叹了口气。石庆询问“太子殿下有何烦心事”
“说了你也不懂。”小太子说着话还摇了摇头。
石庆好笑“太子不妨说说看。”
刘彻有意明年春集重兵全歼匈奴。几十万大军,粮草早在夏天就筹备了。太子不知道他父皇的宏伟大计,但没少听说匈奴。
太子“打匈奴。”
石庆笑容凝固,很是尴尬“大将军擅长。”
“开始吧。”太子翻开书。
石庆暗暗松了口气。
太子看着崭新的书才学几页,不禁犯愁,他何时才能学完,何时才能跟二舅驰骋沙场啊。
小太子不由得把此事放在心上。再次见到卫长君,太子问他军中最小的兵多大。
卫长君“破奴,十七岁。”
小太子算算他还差几年,突然发现元狩三年已过,如今是元狩四年。刘据又惊又喜“大舅,我十岁了。”
卫长君看破不说破“还有七年。”
“七年很快的。”小太子兴奋的抱住他,“我是不是可以有自己的小马了”
卫长君带他找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