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君掐指一算都能算出他们花了多少。
骑兵走后,韩嫣冷静下来,弄匹马去窑厂找卫长君,“长君,我觉着单单为了化解世家和平民农奴的矛盾,陛下不止于此。”
“哦”卫长君好奇,洗耳恭听。
韩嫣“李广功夫极好。如今不适合出兵,最快也得过三伏天。那些人跟他练三四个月,对上匈奴保命没问题。匈奴以前不怕汉军,如今怕,气势上就输了一截。
“要是因此涌出几个将才,以后出兵匈奴仲卿也有帮手。陛下也不至于回回都担心仲卿受伤。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地图和向导,匈奴大部队留下的痕迹跟小股骑兵不一样。向导完全可以避开匈奴主力,亦或者及时逃回关内。”
卫长君点头,韩嫣分析的有道理。然而他忘了最最重要一点,主将性格。
“韩兄,如果你非常嫉妒仲卿,终于有了建功立业,向陛下证明自己的机会,又认为匈奴不过如此,你会故意避开匈奴主力或无功而返吗”
韩嫣想象一下,微微张口,无言以对。
卫长君指着东边,“我想明年在那边建个砖厂。我看了一下那边的土,很适合烧砖。”
韩嫣心底很是复杂,“长君,先不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卫长君打断他,“本朝立过大功的只有仲卿他们。不说仲卿,李息之子闹着出兵匈奴,陛下都会想到不能叫他的功臣没了后。先帝在世时的功臣,陛下跟他们熟吗陛下和太皇太后出现分歧的时候,他们只支持太皇太后还是陛下”
刘彻初登大宝那几年发生的事,韩嫣很清楚,坚决支持少年天子的人,不是被太皇太后杀了,就是跟窦婴一样被撵回家。其中称得上功勋世家的仅魏其侯一人。卫青领兵时,魏其侯都没叫窦家子弟跟他捡个功劳,这次更不可能。
卫长君见他还听得进去,“去病和你表兄的儿子一起上战场,去病骑术武功各方面比你侄儿出色,你是担心去病还是担心侄儿”
韩嫣脱口道“去病”说出来脸色微变。这还是有血缘关系呢。指望陛下心疼跟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又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功勋的后人,除非陛下是博爱的圣人。
“给我们送粮食的兵将有没有说太后怎么说”
卫长君笑了“听陛下说,平阳侯之母,那位大长公主认为她儿子上她儿子也行。”
韩嫣不禁庆幸只给他弟一封信。要是也给亲戚邻居去几封信,他们一准认为他不想他们封候拜将,他见不得他们比他好。
殊不知他弟韩说接到信后也这样认为。
韩家最富裕的不是韩家嫡支,而是韩嫣。在天子面前最得脸的也是韩嫣。韩说幼年因此崇拜兄长。他想跟卫青出兵匈奴,韩嫣不帮他引荐,韩说只能凭自身本领被卫青挑中,他心里就有些埋怨韩嫣,甚至有时候还会在心里嘲笑他只能陪卫长君种地。
韩嫣从上大夫一跃成为太守,虽然去了荒无人烟的关外,也令韩家人激动不已。韩说心中很复杂,替他高兴有,羡慕嫉妒也有。反正不再像十年前那样纯粹地喜爱尊敬他。
去年随卫青出征,好些人混个侯爵,韩说只捞到一些匈奴牲畜,他就暗暗发誓下次出征也要弄个侯爵。
机会来了,韩嫣阻止,韩说气得拿着信找父亲抱怨,这就是您看中的长子。
韩嫣父亲无大才,但他不傻。以前人人都说他长子废了。如今当了太守,还跟皇后和长平侯兄长在一起,这要是回了长安,还不是前途远大。
这些日子韩嫣父亲很喜欢长子,长子的意见他不由地上心。韩父直言他找人打听打听。
八阳里和梁家里村民信任卫长君,因此信任卫青。朝廷招兵,领兵的是李广,哪怕他名气很大,八阳里里正和梁家里里正也不踏实,就去城中魏其侯府拜访。
魏其侯直言,他只信卫青。
八阳里里正又想起卫长君曾说过的一句话,他出了魏其侯府就忍不住提醒梁家里里正,跟着大公子的弟弟万无一失。
梁家里和八阳里里正在村里很有威望,盖因他俩攀上了皇后兄长。他们回去就劝村民和亲戚们,卫青未满三十,还有皇后撑腰,以后陛下不想用他都不行。
乡野人家不懂打仗不识字,但听说过匈奴人多,以后肯定有机会。虽然都很想改变生活富裕起来,可也不差这一年这一次。乡民之间很多沾亲带故,你劝我我告诉你,以至于长安周边很多乡民不约而同地决定把这次机会让给别人。
韩父跟魏其侯不熟,令奴仆收买侯府奴仆。侯府奴仆直言早几日有乡民拜访,好像也是为了朝廷招兵这事。
韩父听韩嫣提过八阳里里正,他就使人去八阳里问里正,魏其侯怎么说。
窦婴的态度弄清了,韩父不甘心,他也希望韩说能捞个侯爵。韩父又在东方朔常去的酒肆堵他。东方朔很想叫长子跟着李广捡个功劳。但东方朔也不傻。李广和卫青是竞争关系,他得先试试卫青的态度。
卫长君和刘彻难得默契,都不曾在卫青面前说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