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15(5 / 6)

最好还是保守回答“太子为人谦和,性情忠厚善良。”

说了等于没说,延平帝坐下详细问了他们去越州的经过,最后有些气,又有些放心。

这个儿子性子优柔寡断,明明知道晋王在江南,有所顾虑,但却不敢拂了一个太监的面子,最终答应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去越州,遭遇了后面的危险。若他当初敢直接拒绝邬川,哪有越州这场事故。

连一个太监都能左右其意见,实在是很好拿捏,不足为虑。

可延平帝还是有些不满意,老七性子这么懦弱,让他如何放心将大景的江山交到他手中

邬川看延平帝脸上的表情变幻莫定就知道他是不太满意,赶紧闭上了嘴,不敢多言。

延平帝自己想了一会儿,终究还是觉得好拿捏的儿子总比前太子和晋王、庸郡王这等主意太大的好,暂时就定这个儿子吧,以后再慢慢看。

而且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处理晋王的事,晋王胆子真是越来越肥了,都敢派人明目张胆刺杀太子,还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这儿子绝不能再纵着了。

“宣禁军殿前指挥使张武进宫。”

邬川连忙安排了小太监去传旨。

等候期间,他对延平帝说“陛下,刚才太子殿下走得急,还有一件事没来得及说。以前晋王麾下的黄思严,太子殿下也给带入了京城,包括幸存的两万余名江南驻军。太子殿下说,这些都是朝廷的大军,应当带回来由陛下安置,陛下可要召见黄思严这次殿下和老奴能平安返回京城也多亏了他们拼死相护。”

延平帝现在听到黄思严的名字很高兴。

因为这是一个“忠心耿耿”、“弃暗投明”的武将。

晋王屡次对兄弟动手,还擅自动武,打着平乱的旗号想占据南越,黄思严能够反抗晋王,效忠于朝廷。就这一点,延平帝就很待见黄思严。

他笑道“不错,黄思严很不错,当赏,派人去宣他进宫。”

“是,陛下。”邬川给小太监使了一记眼色。

小太监行了一礼,匆匆跑了出去。

很快,张武便进了宫。

延平帝直接对他下旨“你带五千精兵,去松州,将晋王押送回京。他若敢反抗,就地处决”

张武极为震惊,陛下这是对晋王动了杀心啊。

他连忙道“是,臣接旨”

“去吧,现在就带人,尽快出发,不得延误。”延平帝面无表情地说,“此事不得张扬”

很显然,他对晋王的最后一丝耐心也消耗殆尽了。

张武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表态“是,陛下放心,臣会守口如瓶。”

延平帝摆了摆手,有些疲惫地坐在龙椅上。

邬川连忙笑着说“陛下日理万机,累了,老奴给陛下揉揉肩。”

延平帝闭上眼睛默许了。

休息了一会儿,黄思严就到了。

这是黄思严第一次进宫,他很局促,走进御书房行礼时,声音都带着紧张。

“起来吧。”延平帝打量着他,七尺男儿,皮肤呈小麦色,长得非常结实,还带着一种农家人的淳朴,跟朝上那些个心眼子比筛子还多的大臣们完全不一样。

延平帝觉得有些新鲜,笑着说“走近点,让朕瞧瞧。”

“哦。”黄思严紧张地咽了咽口水,走近了一些,直视着延平帝。

这是很不规矩的行为。

邬川本想提醒黄思严一声,但瞧延平帝脸上挂着笑,便没多言。

延平帝看着这个不懂规矩的愣头青,觉得很有趣,开口笑道“当初晋王提拔了你,最后你怎么没跟着他”

黄思严挠了挠头“小回陛下,臣就是南越人,南越人都是臣的父老乡亲,让臣回去杀自己的家乡人,臣不干。而且教书先生说过,食君之饭,就要忠君,小人是大景的子民,自当效忠朝廷,效忠皇上”

延平帝被逗得哈哈大笑。

他满意地看着黄思严“你读书不多吧”

黄思严点头“对,臣小时候家里穷,就跟着教书先生识过几天字。”

难怪连食君之饭这种话都说得出来呢。

虽然没文化,可说话直,性子讨喜啊。

延平帝越看越满意,正要开口,忽地看到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跪下道“陛下,张武将军来了,在外面说有要事求见。”

“他怎么又来了”延平帝蹙眉,他这才打发张武不到一个时辰呢。

邬川见他有些不悦,连忙说“陛下,老奴去问问吧。”

延平帝点头。

邬川连忙匆匆跑了出去。

经小太监这么一打断,延平帝忘了刚才想说什么,看着黄思严问道“你这次带了多少人进京”

“回陛下,两万八千一百人,另外还有一千多名弟兄死在了越州。”黄思严有些伤心地说。

都是晋王干的好事延平帝又将这事记在了晋王头上。

延平帝和和气气地说“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