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简直不像有脑子的人可以做出的事情。
顾华清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抛开第一次看到的震撼疑惑,这次顾华清终于梳理清楚了吴起被杀这整个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魏帝素来忌惮吴起,这些年一直将吴氏满门限制在京都大梁。得知大周攻魏,魏帝才不得已将吴起派了出去,等到吴起匆匆赶到战场的时候,正巧碰上襄平关外的一战。
大周军本就势如破竹,吴起多年没有领兵,初到战场,对战局尚不甚清楚,最终败入襄平关,据地势之利,与周军对峙。
吴起认为,周军如今士气正胜,又粮草充足,匆匆出战势必不利己方。倒不如与周军打拖延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周军士气降下来,粮草也不那么充足的时候,再一举进攻。
因此吴起便据守襄平关,与周军对峙两月有余,双方皆不出战。
但是魏国朝堂上便渐渐有风言风语传出。他们不管吴起是有什么样的计划和策略,开始有人传出话来,说吴起在襄平关不出战,每日让朝中出粮草养着十几万大军,是因为他早已经暗中与周军勾结,意图背叛魏国,拥兵自重。
且不说吴家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心中多么愤懑不平,二皇子魏杨和三皇子魏荣听到这个消息却选择了推波助澜,甚至在魏帝面前进言。
吴起作为魏国名将,即使他卸去兵权多年,在军中的地位依旧是无人能敌的,这也是魏帝一直忌惮他的原因,魏杨与魏荣也曾因此而争相拉拢他。
毕竟谁要是拉拢到了吴起,便相当于掌握了一半的兵权,他们两个怎么可能不动心。
但是吴起却是一个性情耿直的人,他不愿意介入党争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保皇派,只忠于皇位之上的人。
所以面对魏杨与魏荣的拉拢,吴起自然是选择拒绝。
魏杨与魏荣虽然素来不和,但是两人却与魏帝如出一辙的刚愎自用,吴起拒绝了他们的拉拢,自然是得罪了他们。两人认为吴起不识抬举,便开始针对他。
直到吴起的小女儿因为魏杨与魏荣的算计投河自尽,双方便结下了死仇。
若是以往,他们为君,吴起为臣,吴起手中又没有兵权,一个拔了牙的老虎,即使他心中再不满,也不能拿他们如何。
可是如今,吴起镇守襄平关,兵权在手,身后又几十万大军,若是真的让他得胜归朝,便是对他们二人大大的不利。
因此自从听说了大梁城中的种种臆测,魏杨与魏荣便难得有志一同的决定,一定要把吴起按下去,绝不能让吴起威胁到他们。
因此两人不仅不制止城中流言,还主动告知因为养病对外界消息不那么灵敏的魏帝。
魏帝虽然忌惮吴起,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吴起的个性,他绝对不会做叛国之人。只是当初大周派来离间魏帝与吴起的种种做法还是起了作用,帝王疑心难消。
得知已经与周军在襄平关对峙了两个多月,想着襄平关易守难攻,魏帝便下旨让吴起先行回大梁,处理朝中流言。
魏帝并不准备夺取吴起的兵权,毕竟他也知道,若是没有吴起,魏国危矣。
但是魏杨与魏荣却不这样想,他们两个趁着魏帝久病,消息不通,便各自派了一个自己的心腹,借着魏帝召吴起回京的旨意,夺取吴起的兵权。
吴起自然不会轻易把兵权交出来,他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了魏帝让他回京的旨意。
魏杨与魏荣派过来的人不愿无功而返,想到两位殿下曾经暗示过的意思,便设下圈套,将吴起捉住,暗中带回了大梁。
这两人一面与军中将士说吴起同意回京,一面以吴起拒旨为理由,污蔑他谋逆叛君。
回到大梁以后,魏杨与魏荣便拿出种种捏造的证据,呈给魏帝,同时以吴氏满门相胁,逼迫吴起自缢于狱中。
一代名将,至此末路
吴起金戈铁马一生,没有死在战场上,反而败于人心鬼蜮,让人唏嘘。
魏帝得知吴起狱中自缢的消息,顿时吐血昏迷,魏杨与魏荣忙着争权夺利,而吴氏一族趁乱逃出了大梁。
看完了这整个经过,顾华清不免感慨,魏国两位皇子,难得的一次齐心协力,便是陷害忠良,将魏国推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