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地望着坐在对面的人“师弟,你怎么不吃”
“这就吃。”陈雾咬了点面条,灰白瘦弱的脸颊轻微鼓动。
净阳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声调放得更柔“出什么事了吗”
陈雾的视线顺着师兄那身僧服,挂在身前的佛珠,再到他明慧出尘的眉眼,半晌摇了摇头。
净阳便不问了。
尽管他对师弟还俗以后的家庭情况,成长情况,以及此时这副状态的原因都一无所知,但他不会再进行查探。
因为他看得出来,这时候的师弟不想说。
“我回去过。”
净阳听到声音,他敛了心神抬起眼,陈雾没跟他对视,筷子在面碗里搅动,雾气蒙上了镜片,“门锁上了,你们都不在庙里,不知道去哪了。”
“那你回去的时候,”净阳说,“师傅走了,我拿着师傅的推荐信去了别的寺。”
陈雾喃喃“师傅走了啊。”
净阳的眼皮猛地一挑,这场重逢,师弟给他的感觉让他摸不清,此时突然清晰起来。
师弟一脚踩空了,正在下坠。
见到他之后,出现了停滞的现象,没下去,也没上来。
现在师弟却又开始下坠,速度更快。
净阳捏着佛珠,双目合在一起,两片淡薄的唇一张一合,无声地念起了佛经。
气场强大的和尚格外引人注目,更何况他在念经。
小面馆的嘈杂声渐渐停了,都怕打扰到大师,破坏了自己的福气。
而大师对面的青年吃了几口面就放下筷子,安静地坐在凳子上面,眼睛看着大师的僧服。
不知在想什么,直勾勾的看着。
“师弟,”净阳将自己的佛珠取下来,递给陈雾,“你帮师兄数数有多少颗。”
陈雾怔了下“不就是108颗吗。”
净阳心想,师弟的思维能力还是有的,他笑道“前段时间散了重新串起来的,也许有丢失。”
“那我数一数。”陈雾垂眼,手指拨一颗珠子,嘴里就念一个数,随着数越大,珠子拨得越熟练自然。
净阳没等他数完就开口“我这次是受人之托来的春桂,见到了小晏。”
见师弟停下了拨佛珠的动作,也掀起了眼皮,露出充满血丝的双眼,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的样子,乐于进入忆往事的话题,他便废了点心思往下说,试图让师弟抓住点什么上来,别再坠下去了。
殊不知他的师弟和他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
那是谁
根据师兄的透露,应该是我在小庙时期的朋友。
完全
不记得了。
我为什么不记得了啊。
忘了,说明不重要,可有可无。不然同样都在小庙生活,我怎么没忘记师傅跟师兄,和他们在一起的经历,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可是,
即便不重要,也不至于一点印象都没有。
陈雾麻木的大脑吭哧吭哧地响着,正在一点一点恢复转动。
“师弟,你怎么半天也不动一下,太吃惊了吗,没想到小晏也在春桂。”
净阳拿起杯子喝了口温水,在小庙的那段时光,他每天的功课都很繁重,师傅对他十分严厉。
而师弟就不一样了。
师弟没有功课,基本的打坐都可以不做,他不是被师傅叫去哪拔草挖地种菜种树,就是带着小晏玩。
他们的很多事,他都没参与过,可以跟师弟一起回忆的很少很少。
“说起来,你跟小晏也有十一年没见了,十一年,弹指一挥。”
“香鄂山的另一边有所职高,他在那里读书,你去了就能见到他了,不过你见了也认不出来,那孩子变化挺大的。”
净阳抬手比划“我记得他离开小庙时是小不点,个子才到你肩膀,现在他比我还高一截。”
“你们都还在小庙的时候,感情是真的好,你爬树,他在底下接你,你找野菜,他拖着比他自己还大的箩筐跟着你他再大点就淘气了,总往山里跑,你一天要找他多次。”
净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陈雾听他说,不提问,不补充。
似是在自我追忆。
“虽然你们都长大了,但总归是一起度过了许多无忧无虑的日子,”净阳说,“这些年想必你也惦念着他吧,要见一见吗,师兄带你去。”
陈雾没有说话。
净阳柔声“不想去也没关系,缘聚缘散都是天意所向。”
陈雾重新数起了佛珠。
净阳有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他感觉师弟数完这108颗佛珠就会有变化,于是他静心等待。
面凉掉了,陈雾数完了佛珠,还回去“师兄,我想让你帮我一个忙。”
“好,你说,师兄帮你。”
304退房的时候,老板难掩关心“陈先生,你是准备回家了吗”
陈雾将钥匙放在柜台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