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4(6 / 7)

谈联合出版权,珀尔不说全程协同,但也有三分之一同路,谁说控制欲低了。

对此,珀尔完全否认。

她观察这个时代的欧洲,顺带地为皮克把一把关,为了自己能有更多分成入账。

假如某天再卖书时富可敌国,她会彻底放手让出版人去谈生意。那时能对书籍销量毫不在乎,只管享受更感兴趣的事。

关键是,目前没有财富自由。

在拿到折合一千五百英镑的基础稿费后,必须期待加印的书籍数量多多益善,从而获得更多版税分成。

可没忘了,要赶在今年年底前去银行开盲盒。

从盛夏到初冬,随着多种文字版的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相继出版,这本书稳居1835年欧美畅销书排行榜前位。

十一月末,达成年销量破百万,成了西方大陆图书销售史上让人津津乐道的现象级成就。人们讨论着兰茨先生的下一本什么时候会出还能卖出这样的好成绩吗

痛失这笔巨额利润的伦敦时报已经被群嘲至麻木了。

报社老板慢一拍发现了马龙的辞职,把艾伦训到狗血淋头也迟了。

改组成立了专业出版部,而且还给编辑组多提拔了一名主编,采用双负责人制度。让艾伦专心搞报纸选稿就好,如果再做不好就卷铺盖走人。

艾伦的主编称谓是未改动,但手上权力被消减大半,可不就是苦日子在后头。他曾经辞以马龙不配转正辞退对方,却又被狠狠打脸。

马龙在新报社快速成长着,时不时能在报纸上看到他的报道。

他在请珀尔吃饭时,坦言新公司最大的优点就是气氛和谐,付出与回报对等,再也没有克扣奖金的情况出现。

当冬日渐深,珀尔计算着自己这本书的总销量突破合约分成指标线是指日可待。

十一月初,她实际收到折合五千英镑稿费,还有一半待结算中。没有继续在巴黎停留,而是假借购房为由返回伦敦。

近四个月,去了欧洲几个国家,并非无所事事地闲逛。

将到手的稿费汇票分批兑换各国现金,又是去二手市场购买了旧金器,全都是大众款式的金首饰与金块,总价值约合两千英镑。

这笔金子是为去巴克莱银行准备的。

“挪威人哈默”这个马甲,设定为家道中落。

他绝不合适直接拿着银行汇票去付款,因为汇票来源易追查,会暴露真实身份。

不如带旧的黄金去,必须是最寻常的款式。就像是从家中找出压箱底物件,或是找朋友凑的钱。

需注意用旧金器难免要多出折损费用。

也就是说,使用旧金器抵付要做好被对方压价的心理准备,估计会相差几十英镑。

没关系,这点代价付就付了。

短短四个月,珀尔不是不把几十英镑放在眼里了,而是为了掩人耳目、不留后患地开银行保险柜。

既然必须出195227英镑作为保管费尾款,她也不介意加上旧金折损费凑满2000的一个整数。

至于巴克莱银行能不直接收旧金器作为管理费支付方式

那就要拉森经理去操心手续了。

这会是客户给银行钱,涉及近两千英镑的款项,想必专业银行人能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

再次确定,进出银行四周的多条路线没有障碍,又备好了伪装外套、头套等换装工具。

冬日,大雾正浓。

当公共马车全部放缓了速度,视野范围的可见度低到令人发指时,金发自然卷中年挪威人再次出现在伦敦金融城。

“哦上帝啊哈默先生,您又来了”

拉森经理看到来人,表情是难以掩饰的意外,他真的认为这位客户不会再来。

珀尔捏紧了手中的麻布包,身体有些紧绷。

此刻,她饰演着一位赌上全部身价来开保险柜的中年男人。

不论心里多镇定,都把紧张情绪溢于言表。手指捏着装金器的包带,用力到关节发白。

“拉森经理,上午好。您、您还记得我。”

珀尔故意表现出心疼钱而磕磕绊绊,“我带来了尾款。不是现金,是金、金器,可以吗”

“当然可以,请来贵宾室。”

拉森经理很快恢复职业微笑,他怎么可能不记得一个要付给银行近两千英镑的客户。

眼角余光扫过那只老旧的大布包,它瞧着很沉,推测应该是装着拼拼凑凑的老旧金器。

很快,到了贵宾室内,这一推测应验了。

拉森瞧着金毛挪威人将旧金器一件件摆到桌子上。

他以丰富的估价经验扫了一眼,这些东西合起来是能凑满两千英镑了。具体金额还会上下浮动,要看银行部们同事给出的最终定价。

“我行有代收旧金业务,可以帮您折合成现金抵扣。”

拉森大致介绍,这要一个小时鉴定时间。

他又去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