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多恶劣
这肯定不行。
信口雌黄,明褒暗贬吗
艾伦也做不了,老板不允许。
报社老板看了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法文版,客观评价是写得很有趣,兼具畅销元素与扎实知识的书籍。
书中科普了一些看似离谱少见,实则真实存在也有大概率遇到的自然界危险。全书行文通俗易懂,没有一句诘屈聱牙的描述,很容易被大众阅读。
珀尔的特殊经历让这一爆红过程不可复制。
先有名气,再有实力,是能走得长远的一位畅销书作者。
报社老板估测出珀尔不是一闪而逝的流星,哪怕没签到这此新书的英文版,但还能有下一本书的机会。
艾伦很想说没可能的,只要自己还做主编,小白脸就不会同意与报社再签约。
之前是他看走眼了,真以为小白脸是一个正直的好人,那就能毫不费劲地让人掉坑里。
谁想到小白脸心机深沉,表面一套背地里又另一套。
反手就给他狠狠一刀,打得他措手不及,也根本没有还手余地了。
这种人能不计前嫌与伦敦时报出版社再合作不可能的,除非报社方面支付超乎寻常的代价。
艾伦不能对老板把话说明。
他心里清楚,自己是人到中年,能力本领达到上限。真要二选一,比起日进斗金的珀尔兰茨,谁会被报社被老板毫不犹豫踢出局,那不能更一目了然。
因此,再多怒意与憋屈只能咽下去。
对于要怎么跟进报道,只能装糊涂地蹭热度。
艾伦在报纸上刊登了伦敦十大美味甜品店的榜单,像是回应了珀尔的美食签约论。
似乎劝说鲁滨逊二世不要全面否认英国食物,回头试一试,别被巴黎美食妖精勾到流连忘返。
叩叩叩
敲门声响,就听马龙在外问,“主编,您找我”
艾伦一听到马龙的声音,那股子憋屈怒火又窜上来了。
他就是在迁怒。谁让马龙与珀尔相熟,而早就忘了感谢是马龙写出的专访极大拉动一波报纸销量。
把扔到地上的报纸都捡起来,又是努力控制住气愤到扭曲的表情。
这才装作和蔼和亲地给人开门,“你来了,快进来。这一个月怎么样外出采访任务累吗”
“主编,您有什么吩咐”
马龙本能地不安,对于艾伦突如起来的关心没觉得荣幸,而是背脊发毛。但不敢表现得明显,只有脚趾在皮鞋中动了动。
这个月他忙不忙,艾伦作为布置工作的人难道心里没点数
一年半前,初入报社,他被分配的采访工作都是去伦敦脏乱差的区域。
上个月初返回伦敦,照理说对珀尔专访报道火爆后,就该谈转正的事了。
但艾伦拖着没办理,说是等到下个自然月再签。
这一个月内,给安排的采访任务岂止涉足伦敦危险地带,而且又繁琐又累人,比刚刚实习时更加辛苦。
马龙本来不确定是不是上司针对了,毕竟艾伦看起来和颜悦色。
等珀尔的新书在法国率先出版,报道中的美食签约论一出,他明白其中必有内情。
他是恐惧社交,但又不是傻。
好歹做了一年半实习记者,其中一年在海上飘着,在尼亚号上长了很大一波见识。
对于珀尔在新书宣传的报道为什么单独点名主编艾伦,自有一番推测。
肯定是艾伦压价太狠了,才让人俊心善的兰茨先生点名批评。批评又怎么了,措辞那样温和,假借美食之说都没讲一句重话。
艾伦却心胸狭窄地搞迁怒
马龙发现了真相,由于自己与珀尔较为熟悉,成了主编商业谈判失败后的隐性出气筒。
凭什么啊这让他对顶头上司的不满情绪一天天增加,但想在伦敦讨生活,只要还在伦敦时报工作就不得不忍下这鼓气。
今天,艾伦的态度变得更加善了。难道一个月过去,记起来要与自己把转正合约签了
马龙却谈不上有多期待了。一年多前,他甘愿登上尼亚号,冒着海难危险完成采访任务。
本来心心念念要转正,但现在情况都变了。确定主编艾伦的人品极差,唯利是图、不懂感恩、捧高踩低,真要在这种人手下一直做事吗
艾伦瞧着马龙一副小心甚微的模样,上上下下打量他了许久,认为这个实习记者没胆量违抗自己。
“找你来,想聊一聊转正的事。本来该签合约了,但老板最近不太高兴,因为错失与兰茨先生的新书出版权。
马龙,你与兰茨先生相识,你怎么没意识到立功的机会来了。去做中间人说和一下,让报社做欧美人少的四十九个理由英文版的出版社,哪怕是合作方之一也好。”
艾伦预测珀尔同意的可能性很小,但事关自己被扣的奖金,总要想办法争取一番。
拿捏着马龙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