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三更合一(2 / 6)

哪怕做盐商的买卖需要交高额的盐税,但是这盐买的时候一个价,送出去就能翻好几倍,怎么都有赚,谁还会介意那点盐税呢

可惜被康熙下手整顿,这盐池的盐是一点都不可能从互市流出去。

但是他把互市换到俄国边境的位置,商人就可以跟俄国人做买卖。

俄国人那边的好东西不多,他们的人善战,树林多,猎物也多,大部分是皮毛。

这东西蒙古也有不少,如果作为买卖,那就太亏了一些。

可以说做买卖为辅,重要的是打探俄国的消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工部尚书很快带着属下画好图纸,规划了整个互市的小城。

围墙很高,还有瞭望台,就为了有危险的时候能够立刻发出预警,然后关上城门,不让人攻进来,保护了商人的身家性命。

城内也分为内外城,内城更为安全,也多了一道城门。

外城是属于做买卖的地方,划分成一片商铺,让人交点钱就能进去做买卖。

如果不想出这笔钱,另外划了一块地方能摆摊,主要是给小商人准备的。

不过能来到这里的,大多是大商人,小商人一般到不了。

只是蒙古也有想做买卖的人,他们本钱不多,摆摊做买卖才划算,工部也给他们留了地方。

外城有住宿的地方,内城也有。

当然内城要更贵一点,客栈、酒楼、茶楼等等,内外城都有,只是内城都要更好一些。

这就把人分开了,有些不乐意花钱,或者本钱不多的就住在外城。

有钱且乐意花钱享受就住在内城,这客栈、酒楼和茶楼里的小二和掌柜都是他们的人,就更容易打探消息了。

毕竟哪里有什么比商人的消息更灵通的呢

再就是这些客栈、酒楼和茶楼的进项,扣掉花费,赚的就不少。

正好可以用来修缮城墙,给互市小城的士兵发粮饷,算是一个循环,都不必户部另外拨钱。

康熙看过图纸和规划后颇为满意,夸了工部尚书两句,后者不敢居功,说是跟王谈聊过后才得到启发。

闻言,康熙笑笑,他自然知道图纸出来之前,工部尚书就请王谈过去品新茶的事。

不必他问,工部尚书也明白康熙无所不知,还不如自己主动提起。

这么知情知趣的臣子,康熙点点头,这图纸算是过了,另外派人跟俄国那边知会一声。

俄国也愿意有这么一个互市的地方,更别提建造城池完全不需要他们花钱,只要带着货物进去做买卖就行了。

不过俄国使者的话就很有趣了,他们跟这边用的货币不一样,打算以物换物。

他们能换的,自然是皮毛了。

这东西俄国最多,多到库房都要放不下。

毕竟他们人人善战,每年都出去打猎,猎物无数,家里都用不下,拿出去卖也没什么人能买。

正好康熙这边要做互市,俄国巴不得把皮毛都换过来,然后换别的值钱东西。

比如瓷器、绸缎和茶叶等等,他们转手卖出去,那就赚大发了。

顾凝宸还真怕康熙会答应这样无理的要求,毕竟康熙是想跟俄国打好关系的。

近交远攻,俄国太近,打起来容易烧到自己这边来,得不偿失。

但是这个要求实在太无理了,完全打算把库房里不要的皮毛拿来换更值钱的货物,跟空手套白狼没什么两样。

康熙当然不会答应,直接拒绝了俄国使者,还说道“既然贵国不打算过来做买卖,那就算了。”

俄国不做买卖,那么这边的商人也不能继续跟俄国人做买卖才是。

谁给俄国人卖东西,那就得落罪了。

商人卖给谁不是卖,一听到风声,立刻就断了跟俄国人的买卖。

俄国贵族最是喜欢这边的瓷器、茶叶和绸缎,更别提是最近出了玻璃和钟表,他们都很感兴趣,正四处打听消息。

听闻康熙要在俄国边境建造一个互市小城,他们还挺高兴的,以后买东西就更方便了,甚至还能直接过去买。

哪里知道使者去了一趟,也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了康熙,愣是让这买卖忽然断了。

俄国贵族当然不愿意,直接拿使者问罪。

使者是沙皇派去的,这时候沙皇当然不承认,只能让使者认罪,避免得罪一大批贵族。

毕竟这些贵族就是俄国的根基,也是沙皇最多的支持者,自然不能都得罪死了。

所以沙皇又另外派了一个使者过来,愿意参与到互市当中,就看康熙的打算。

不愿意用皮毛来以物换物,那要什么

康熙当然知道俄国的矿产多,尤其铁矿和铜矿,不过这个俄国肯定不会愿意拱手相让。

另外俄国的金矿也不少,所以康熙只道“其他西洋商人以金子来做买卖,俄国也不例外。”

使者表示自己并不能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