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可谓谨慎极了。
江南几家大的印刷工坊哪里能不乐意,简直乐疯了,连夜带着书往京城赶来,恨不得立刻就到。
之前三大工坊在算数书的价钱上定的不高,印刷的数量多,算是薄利多销了。
康熙打算让江南这些工坊也是这样,毕竟价钱高了,就违背顾凝宸的初衷,不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
至于江南这些工坊答不答应,他也无所谓,不答应那就让愿意的来
如今哪家工坊不想印刷不疑先生的书,更别提还有王谈做的题册。
入门就买不疑先生的书,要提高版本就买算数题册,两方面的人群都能照顾到了。
顾凝宸也鼓励王谈做一本入门版的题册,让入门的人也能用的题册。
另外他还能写上自己学算数的心得,跟其他人分享一二。
毕竟如今学算数的人太少,康熙的那本心得是提高班s,很少人能跟上,实在是太难了。
索性康熙没去大规模印刷,而是印了几本暂且放着当做收藏。
王谈原本是拒绝的,但是能做两本书流芳百世这种事,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要是百年之后,别人提起他都会想到这本书,看过后都颇为受益,还可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喜欢算数的人。
王谈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就答应下来。
于是他开始过上了白天上值,晚上回家写书的充实日子,把同僚卷死了。
同僚也想跟,可是他们的算数比不过王谈,其他方面也没有优秀到值得写书的地步,只能垂手顿足,后悔当年没有好好钻研算数
这会儿康熙示意李德全递来一个锦盒,放在桌上后打开。
顾凝宸凑过来看了一眼,发现是五线谱,不由惊喜道“是徐大人的曲子终于写出来了吗”
不意外她会猜中,康熙点头道“不错,正是徐日升做的曲子。”
过年的时候,他跟徐日升提出要一首独属于自己的协奏曲。
可惜徐日升反复写了几个曲子都不满意,就一直没呈上来。
他跟康熙告罪,说要完成一首特别好的曲子才行。
康熙能怎么办,就只好等了。
这一等就几个月,好在徐日升终于完成了这首曲子。
不然康熙真要以为徐日升是不是找借口拖延,其实是做不出曲子来了。
他刚拿到的时候已经看过,曲子的旋律相当不错。
顾凝宸被康熙示意拿起曲子,她轻轻看着五线谱哼唱。
哼唱完,她有些惊叹道“这曲子真好听,而且我感觉有古琴的技巧融入其中。”
康熙笑着颔首道“不错,徐日升很聪明,进宫后就开始学习古琴,知道把古琴曲和西方乐曲融汇起来。”
这样一来,如此中西结合的曲子确实是独一无二,又必然能得康熙喜欢了。
顾凝宸心里感慨,果然能到康熙跟前来的传教士全是人精。
之前康熙用钢琴弹奏的一首古琴曲,估计让徐日升有了启发,于是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曲目。
康熙又道“朕想着上回几个传教士一起弹奏,总不能经常叫他们进宫来,就琢磨着在宫里组一批人学习西洋乐器。”
顾凝宸诧异,他这是打算在宫里组个西洋乐团吗
后宫里最多的就是太监了,只有一部分到后宫来伺候,一部分到康熙这边来,大多都是打杂或者没什么正经的差事。
人闲就容易出事,比如之前在御膳房的那几个太监,就是太闲了,才会打算在后院弄个灶,哪知道就走火了,把太和殿都给烧掉了。
康熙琢磨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安置多余的太监,如今看着这五线谱就有了想法。
顾凝宸感觉这样的安排挺好的,太监跟宫女不一样,年纪大了也不可能出宫过普通人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老死在宫里。
如果没个正经差事,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还不如叫太监们发奋一番,学个手艺之类的。
哪怕以后出宫了,也能混个营生。
不出宫,这会儿学好了西洋乐器,还能在康熙和后宫嫔妃面前表演,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康熙转头就让人吩咐下去,打算在太监当中选有音乐天赋之人来组个西洋乐团。
这下子太监们都沸腾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脱颖而出。
他们既不识字,要学起来实在太难了,光是五线谱就得重新学着来看。
如今会西洋乐器的人不多,康熙肯定不会亲自教,就只能找传教士进宫来教。
那么多的太监,传教士才几个人,就只能搭个台子,传教士在上面说,下面乌泱泱一群人。
前面的还能听见,后边的就听不到了,只能拼命往前挤。
这样一来就混乱了,前面的正听着,被后面的挤了,脾气好的最多瞪两眼,脾气不好的就要打起来了。
几个传教士轮流教,每次都焦头烂额,实在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