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宫务有几个方面,一是每月给后宫嫔妃送吃喝用的份例。
吃喝的话,御膳房用掉多少,余下多少,都要记录。
用的就是布匹,不同品级嫔妃的份例不同,每个季度送一回。
另外就是普通宫人,他们吃喝的份例是没有的,却有月银。
月银是每月得发放,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
衣服的话,宫人会有匹配他们品级的统一衣服,不过颜色和式样都是相同的。
只品级高一点的宫人样式稍微不同,布料也会更好一些。
每个季度后宫的消耗也记录在案,比如冬日的时候烧炭,这每个宫殿的煤炭用掉了多少,加起来又多少,比起往年是多了还是少了,都要记录。
因为之前普及了军队的阿拉伯数字来编制,宫里也用上了阿拉伯数字来记录。
这比起写字,对几个识字不多的嫔妃就要友好得多。
记录的时候要简单得多了,不必写那么多笔画。
学起来也不难,毕竟就那么十个数字,反反复复组合而已。
妃子们都是聪慧的,很快就熟悉了。
就连宜妃也是,她坐月子的时候也没闲着,得知顾凝宸换了阿拉伯数字作为后宫账册记录,就连忙学了起来。
反正坐月子的时候也无聊,宜妃作为后宫的卷王,自然不会一直闲着,等出月子还有别的事,倒不如这时候尽快学起来。
每天只学一会儿,也不会太累,还能打发时间,等宜妃出月子的时候,不但熟悉用阿拉伯数字,还让人去翰林院也跟风借书看了看。
皇太后担心她坐月子看书会坏了眼睛,还特地让女官去给她念书。
毕竟皇太后也明白坐月子不能出去吹风,只能关在房间来,才多大的地方,宜妃想走动太远都不行。
宜妃又是个闲不住的人,要没个打发时间的事做,那实在太枯燥无聊了。
于是有女官帮着念书,宜妃一边听一边学,坐月子出来后立刻就跟上其他人的进度。
惠妃感觉宜妃太可怕了,如果她知道后世有卷王这个词,一定明白宜妃就是她们几个当中最卷的一个。
宜妃就连坐月子的时候都不放过学习的机会,惠妃对她实在佩服。
顾凝宸的心算很快,她在后世就是经常看一大片数据的人,每次都要反复实验,然后会有各组的数据,全部记录在电脑上。
看得多了,她对数字都十分敏锐,扫一眼大概就心里有数了。
放下账册,顾凝宸就笑着道“没什么问题,辛苦几位了。”
惠妃有些错愕,这就看完了
宜妃脸色如常,笑着说道“贵妃娘娘信任我等,把宫务分了下来,我们也该好好办差才是。”
她们几个比顾凝宸还怕出错,每次都反复检查,绝不会有什么差错。
而且康熙让定贵妃最后拍板,估计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定贵妃意思意思看一下,也就好了。
德妃却觉得顾凝宸是真的看完了,就是太快了一点,让人有点不可置信,就接话道“贵妃娘娘的算数是皇上都赞不绝口的,只看区区账册罢了,自然就不费什么事了。”
温妃也附和道“确实如此,这用的数字倒是好使,也不必笔画太多,写起来快得很。”
“说起来,我上回借的书十分有趣,这次也厚脸皮来,想去看看贵妃娘娘的书房,可以吗”
顾凝宸有些意外德妃的维护,还有温妃这岔开话题,明显是要打圆场,就笑着点头道“可以,就是书房没怎么整理有些乱,等会见了各位可被笑话我。”
温妃就腼腆一笑道“是我们冒昧才是,突然提出要去书房,好在贵妃娘娘不介意,等会我小心点,可不能弄乱了娘娘的书房。”
其他人一听,跟着去书房后都不敢乱走,只站在书架前看一看,都不敢随便伸手了。
惠妃看了一眼面前的书架,上面的字她都认识,隐约猜出是跟算数有关。
这么好几排的算数书,光是书名就看得她头晕,赶紧看向隔壁。
荣妃站在隔壁,看着书架上的游记小心翼翼问道“上回贵妃娘娘在慈宁宫说的故事特别有趣,这些游记也看着有意思吗”
她们当然不可能直接借书,把书带走,而是记下书单去翰林院那边借书。
毕竟重华宫这偏殿的书房里都是康熙让翰林院送来给顾凝宸看的书,她们带走的话,让定贵妃看什么
康熙知道后也不会高兴,于是几人只想着努力记下书名,回头让人去翰林院借书就是了。
顾凝宸知道惠妃和荣妃对算数没什么兴趣,也不爱钻研,只喜欢看游记这一类字和图都是一半一半,更轻松有趣一些。
于是她就点了几本书,都是自己看了感觉比较新奇有趣,而且辞藻不华丽,反而有点大白话,看起来也轻松。
顾凝宸一边说,身边的陈女官就用小本子记录下来,回头惠妃和荣妃就不用自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