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
沈玉案带来的两个消息都让苏韶棠觉得错愕,也让她有种真切的实感,云安然的女主光环是真的消失了。
关于案情的事,沈玉案没有和苏韶棠多说。
踏上回京的路程时,苏韶棠才知道,京城的事情并没有了结。
苏韶棠纳闷
“什么情况”
这皇上分明是想要钓鱼执法,可不等二皇子有动静,怎么又放弃了
六月渐热,苏韶棠的性子也越发娇气起来,她觉得马车闷,所以时常要掀开珠帘透气。
沈玉案倒了杯茶水给她,茶水还有热气蔓延,苏韶棠一脸不情不愿。
沈玉案没惯着她
“不能碰凉水。”
好巧不巧的,在要上路那日,苏韶棠来了月事。
一路上她都是恹恹地,连夏日中最寻常的冰块都不能用,苏韶棠整个人都蔫吧了。
等她一点点喝下姜茶,沈玉案才回答她先前的问题
“圣上老了。”
马车内络秋和络春都低下头。
议论圣上,甚至提及“老”一字,都是冒犯的重罪。
苏韶棠哑声,她听懂了沈玉案的话。
圣上老了,没有年轻时的魄力,而且他们这位圣上向来注重血脉亲情。
他的确是想要考验二皇子,但事到临头,二皇子又一直没有动静,所以,圣上又心软了。
苏韶棠替这个国家默哀。
太儿戏了。
不过,苏韶棠默默吐槽“你确定圣上不是在火上浇油吗”
也许二皇子还在犹豫不决,但等他知道沈玉案一行人要回来,他只剩最后一点时间做决定了,他还会犹豫吗
沈玉案和她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抹笑意,他意味深长道
“圣上仁慈,要是二皇子仍执意妄为,圣上也不会再有留情。”
苏韶棠听完,无语地扯了扯唇角,不由得对二皇子生出一抹同情。
好好的一个皇子,当得还不如沈玉案一个外甥顺心。
说到底,皇室无亲情,哪怕身为父子,一旦利益相驳,也会举刀相向。
他们回京的速度并不快,等苏韶棠的经期都过了,一行人还慢悠悠地晃在路上。
一时间,苏韶棠对二皇子越发同情了些。
原文中,二皇子并没有这么迫不及待地谋反,她很难不怀疑,沈玉案有没有在这件事中做手脚。
二皇子府和侯府彻底撕开了脸皮,一旦二皇子得势,对侯府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沈玉案无疑很冷静,他不会给二皇子得势的机会。
七月过半时,一行人才彻底回到了京城。
京城的气氛和她离开时完全不同,肃净冷清,等回到安伯侯府,沈玉案换了身朝服,就立刻赶去了宫中。
苏韶棠将常管家叫进来,询问过后,才知道京城发生了什么。
七日前,京城骤然进入战时状态,二皇子发动宫变,光禄寺寺卿叛变,光禄寺掌管宫廷宿卫和侍从,他叛变后,皇宫如同无人之境,二皇子轻易就攻入皇宫,京城百姓不敢议论那日之事,也不知道皇宫中具体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那一夜,天子倏然紧急召见十六卫统领,原本沈玉案也该本召见,但他不在京城,随即,有数支轻骑从宫中出发,未当值的禁军统领皆数归位。
戍守京城的禁军披坚执锐,三步一岗将京城彻底围住,防守极近严密,连接京城各个坊市的大门被禁军迅速接管,那一夜几乎各家各户不得安枕。
常管家只提灯看了一眼,就立刻紧闭大门。
直到今日,京城还处于惊变的状态中,只知道二皇子叛变被捕,时不时就见到禁军搜查巡逻的身影。
最后,常管家道
“近几日,京城官员都闻风丧胆,不少大人府上被查封,甚至株连,其中就有国公府。”
国公府是二皇子的外家,二皇子叛变,国公府当然讨不得好。
苏韶棠立即皱眉问“侍郎府呢”
“侍郎府安然无恙。”
话落,常管家有些欲言又止,苏韶棠看得一颗心都提了起来,她离开京城时,顾姨娘还在国公府,现在也不知是什么情况。
苏韶棠坐不住,直接站起来
“备马车。”
近来京城官员都不敢互相来往,生怕被二皇子一事牵连。但夫人的命令,常管家不敢拦,立忙让人去准备马车,同时,他低声道
“和二皇子有牵连的府邸全部被禁军看管起来,夫人这一躺去侍郎府,未必进得去。”
不论怎么说,苏夫人都是二皇子的姨母,哪怕侍郎府的确没有参与这次叛变,也得经过排查。
苏韶棠脸色不好地呸了句
“害人精。”
她当然是骂二皇子的,常管家只当作没听见。
马车朝侍郎府出发,等到了侍郎府,苏韶棠就看见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