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2 / 3)

这食谱正是李记失传的几样糕点。

李秋知道姜瑜是周王世子妃,不敢怠慢,只求高价买回,姜瑜就要了一间京城的铺子。

“夫人说,李记的枣花酥正是被宫里选做了贡品,那不是二姑娘帮着改的方子好家伙,也怪不得从年初开始,京城铺子的营收就翻了翻。”翠屏自然在一旁伺候姜瑜,也是听到了杜氏和姜瑜的对话。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既然不用补贴王府,夫人,那咱们一年就得有这个数”

“怪不得您当初要把店铺挂在夫人的名下。”

翠屏的表情从兴奋变成了有些沮丧,姜瑜这一举动大抵就是想要留点私产,而她为什么这么做恐怕早就想到了自己可能会从王府出来,然后想要留点银子备用了。

姜瑜没有说话,当初京城的这件铺子她确实是留了私心,或许就像是翠屏说的那般,她其实也早就料到了吧

已经过了七八日了,骑马到淮河渡口,再从水路一路入京,也就七八日的时间,这会儿林泊之应该在京城了吧

姜瑜一直都以为,自己离开的时候会撕心裂肺的心痛,但是除了有些不适,倒也比想象中的轻松,甚至有种解脱的畅快感。

李秋生的浓眉大眼,身材颀长,端的是一副好相貌,且喜欢穿素色的直裰,行止温文尔雅的如同读书人一般,倒不像是商贾。

他正在清算今日的账目,旁边管事跑过来,说道,“少东家,您叫我打探的事情问出来了。”

李秋停下手中的动作,起身走到了窗前,这是李记在东大街的铺子,四层楼高,前面人来人往,叫卖声络绎不绝,十分的热闹,也是寸金寸土的地段,据说当年太爷爷还在的时候,京城正乱着,只用两石的粮食就买下了这块地。

管事恭敬的给李秋端了茶水,等着他低头喝了一口这才开口说道,“世子爷是自己入京的,至于世子妃 听说下了放妻书归家去了。”

李秋手上的茶杯没拿稳,有些诧异的看了眼管事,那管事显然也觉得这件事不可思议,说道,“是千真万确。”

“怎么会这样。”在李秋的眼中,姜瑜是个知进退,聪慧有礼,同样也是叫人敬佩的人,毕竟到了那样的境地,居然也没有漫天要价出售食谱。

“小的也是不明白,听说是世子妃自求的,只是世子妃那样的品貌,又是跟着世子爷同甘共苦过的,难道王府里还少了她的一口饭不成”管事显然也是不理解。

李秋把茶杯放了下来,打开了抽屉,里面是姜瑜写给他的信,倒也没有旁的内容,就是说如何改良几样糕点的提议。

姜瑜的字非常的漂亮,娟秀飘逸,就如同她本人一般。

而这提议却是价值千金,不过稍微改了下配比,就让宫中是尚膳居看中,并且点了贡品,其实糕点成了贡品赚不到什么银子,毕竟送入宫里的条件十分的苛刻,但却是会打出招牌来,这不 自从成了贡品,家中糕点的销量就翻了几十倍,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李秋道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姜瑜,因为不能见外男,他只隔着珠帘看到了模糊的轮廓,而这种半遮半掩却依然挡住姜瑜的绝色,只觉得帘子后人,也不知道如何清丽出尘,她穿着半旧的藕荷色锦缎小袄,白皙圆润手指放在膝上,比那喝茶的白瓷还要白皙。

世子爷怎么舍得放手

李秋虽然年岁尚小,但是家大业大,见识过不少龌蹉事情,同样也见过旁人没有经历过的情情爱爱。

“这个几月的营收给那边寄过去了吗”

平时李秋是不会过问这种小事的,和姜瑜合开的铺子在他的产业中根本就不起眼,但是今日显然想起姜瑜的处境这才特意询问的。

“少东家,小的这就去问问。”管事恭敬的说道,才准备出去,只是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停下了脚步,李秋就问道,“可是还有事”

“那绣坊那边准备的贺礼要如何处置”

李秋以为姜瑜会跟着林泊之一同入京,就特意叫人去京城最大的一家绣坊去定制了几样时新的衣裳,还有备齐了一价值不菲的东珠头面。

只是做完又觉得不妥当,毕竟他是个外男,这样送礼怕是叫人误会,这才拖了下来。

“一起寄过去吧,不过用我母亲的名义就是。”

管事点头,也觉得用李夫人的名头好,随后也跟着叹气,说道,“少东家,您打算什么时候成亲总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您看,要是有个贤内助,这会儿让少夫人出面就方便多了,也不用担心旁人说闲话不是”

管事是李家的老人了,正是看着李秋长大的,所以这话也就是他敢讲。

李秋原本有个从小定的婚事,正是门当户对的王家姑娘,准备在李秋十七岁那一年成亲,但是却是不凑巧,那王家小姐去寺庙上香被宁阳侯看中。

王家不过一个商贾,如何扭得过宁阳侯

李家自然也不敢跟宁阳侯硬碰硬,李秋的父亲叫夫人去主动退了婚事,就这样王小姐成了宁阳侯的妾侍,而李秋气不过,直接就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