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愿,似乎一下子就成真了。
母亲担心她的处境,舅舅更是亲自上门来劝导,怕是林泊之下一刻就成了刀下亡魂,牵连姜家,甚至会害了姜瑜一辈子。
但是向来胆小谨慎的父亲突然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异常的固执,夜里偷偷的来找她,说道,“阿瑜,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爹爹并不会害你,这天下毕竟是林家的,早晚会还回去的,到时候就是你荣华富贵之时。”
还真叫父亲猜对了,但是显然姜瑜所求和父亲所想的不同。
林泊之的心中并没有她的位置。
虽然知道林泊之娶她是无奈之举,但是姜瑜一直都心存希冀,小心翼翼的做好一个贤内助,用心的揣摩他的喜好,为了学会给他泡茶,不知道暗自下了多少功夫,还差点烫伤了手腕,但是看到他满意的喝茶的时候,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林泊之所有的内衣都是她亲手缝制的,他的腰身比例尺寸,甚至是脚掌,她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只是再多的热情,也都会被对方的冷漠一点点的浇灭,三年了,姜瑜终于意识到,林泊之的心是捂不热的,因为他的心房上住着另外一个人。
也该是她离开的时候了,趁着林泊之还对她心存感激,体面的让出位置来。
不出意外,林泊之以后会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但凡他心中还念着她的一丝好,以后对父亲,对姜家都是一股助力。
从祠堂出来,安顿好宫里来的人,几个人就回到了厅堂里,周王妃显然还沉浸在刚才的悲伤之中,一直默默的垂泪,林纪乖巧的站在一旁,或许是想要安慰,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办的样子,最后拿了一块豌豆黄过去,说道,“娘,您不是爱吃这个,吃了就不难受了,莫哭了。”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姜瑜忍不住摸了摸林纪的小脑袋,随即看了眼自己的肚子,她一直想要给林泊之生个一男半女的,但是肚子里一直都没动静。
也或许是这就是天意吧。
林泊之的孩子注定要投生在嘉兰郡主的肚子里。
说起回京的安排,周王妃却是不肯回去,说道,“你父亲就在这里,娘哪里都不想去,到时候你安稳了倒是把弟弟接过去,京里总是比临安好,也能多一点见识。”
随后又说起京中的许多姻亲,要去拜访谁,姜瑜静静的退了下去,叫人收拾好林泊之的行礼,圣旨耽误不得,明日就要出发了,又安排好了晚上的晚膳,今天是个好日子自然要好好摆上一顿酒席。
“把老君记的桂花酿拿出来,早上定的鲥鱼应该到了吧,世子爷和王妃都爱吃这一口,用蜜酒蒸食,火候不要太过,还有二爷爱吃的鲜虾饼,须得记得多放些香油灼透,更为酥脆入口。”姜瑜认真的叮嘱了一会儿这才回到厅堂去。
刚到门口她突然间就停下脚步来,里面传来周王妃声音,“嘉兰这孩子也不容易,青灯常伴的等了你这么多年,等着回京安稳下来就该是把人接回来才是,只不过她毕竟是郡主的身份也不能委身给你做妾不是这世子妃的位置自然是她的,而且以前的时候娘只求你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家世清白即可,可是如今却今非昔比了,你这身份再看她的出身就不合适了,好好的跟阿瑜讲,她也并非不懂分寸之人,总是会明白自己的身份处境。”
翠屏在一旁听着,脸色一下子就白了,目光又生出几分怒意来,姜瑜这几年在王府里谨小慎微的,鞠躬尽瘁,简直就是操碎了心,就是旁人看着都只有夸赞的份儿,最后就是这样一个结局王妃平日里不是总是夸赞姜瑜贤淑知礼,还说以后但凡熬出头了,一定不会亏待她,这就是她的不亏待但是去看姜瑜,她似乎早就已经猜到,神色淡淡的。
里面传来林泊之的应答之声,显然也是同意的,翠屏就更生气了,再去看姜瑜,她神色还是平平的,似乎毫无波澜。
唯有个稚嫩的声音带着几分不解的问道,“娘,那嫂嫂呢”
“这是你哥哥的事情,你还小就不要问了”
“我不小了,早就启蒙读书了,而且娘,先生说过糟糠之妻不下堂,你们这是嫌弃嫂嫂了吗我不要,我喜欢嫂嫂”
谁都没想到,平日里看着安安静静,有些不爱说话的林纪居然会第一个替姜瑜不平。
翠屏再去看姜瑜,见她脸上终于有了表情,目光里带出几分温柔来,显然是被林纪的话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