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2 / 3)

辛国圣天帝生前也常称赞李太后勇武飒爽、才思敏捷。

“李太后现在看起来对战事还是比较谨慎的态度,这很可能是因为她真实的战争经验还不多,而且如果真的开战,会助长掌握大量军队的宗室的势力,对她不利。

“但李太后的孩子是圣天帝的独子,她现在又与辛国权臣罗全有非同一般的感情关系,这使得她获得了一部分效忠于圣天帝的辛族宗室,以及以罗全为首的汉臣的支持,对辛国国内的民族矛盾也有缓和作用。

“我认为辛国其他宗室的野心纵然很大,可真要扳倒她很难。你们到边关以后,万不可对辛国掉以轻心。

“北地的习俗与关内相差甚大,如果按照汉人习以为常的思维去推论辛国,那必定会吃大亏。

“我现在这样说,你们未必能理解,等到那里生活一段时间,你们多半就能

明白我的意思。你母亲会帮你们适应当地环境和风俗,你和谢家姑娘到时也多看着她一些,她在梁城憋了这么多年,回到家乡说不定会兴奋过头。”

萧斩石语气平静,甚至板着一张脸。

但萧寻初从小到大感觉还是第一次听到父亲这样细致地叮咛这么多事,由于父子关系并不亲近,他并不是太自在。

“我知道了。”

萧寻初疏离而客气地回答。

但他考虑了一下,又问“父亲,你当真不和我们一起去北地”

谢知秋辞官、两人一同去投奔义军都是大事,他们商议之后,终究没有将此事瞒着萧斩石。

萧斩石得知谢知秋向赵泽提议军事改革被拒、萧寻光这些年一直在暗中领导义军后,独自一个人在院子里沉默了很久。

但最终,他同意了这些晚辈的想法,非但支持他们去北方,还提议让姜凌与他们一起过去。

姜凌是真正在北地出生的人,无论是对语言还是风俗习惯,都远比他们这些外来者习惯,还曾在战场上多次帮助萧斩石,军事经验丰富。若是姜凌可以同去,无疑是极大的助力。

此刻,萧斩石道“不了你们这些小年轻表面上看和义军扯不上什么关系,说年纪不大想出去游历也说得过去,皇上不会对你们过于忌惮。

“但我不同,我一旦去了边关,朝廷马上就会有所怀疑,若是再发现与民间军队有牵扯,不会管义军是不是为了抗辛凝聚在一起的,朝廷只会想到谋反。到时候,只怕会让所有人都置于危险之中。

“我们不可能所有人都去边关,必须要有人留下来,朝廷才会相信你们没有二心,而且这个人,也必须是我。唯有如此,你们才不容易陷入前是辛兵,后是朝廷的困境。”

萧寻初静默良久。

萧斩石之言纵然残酷,却是事实。

他留在梁城,就像一个人质。

让朝廷对萧家安心,也能保证萧寻初等人的安全。

萧寻初明白父亲的苦心,却感到心情复杂。他与这个大将军父亲很少有关系和睦的时候,哪怕到了该离别的时刻,也不知该说什么。

半晌,他道“谢了,爹。”

“照顾好你娘。”

萧斩石肃着脸说,表情很难看出什么情绪。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她本是天性自由之人,因我之故才被困于梁城,趁此机会,她终于有机会回家看看,或许也是好事。”

“是。”

萧寻初应了一声。

言罢,萧寻初下意识地瞥了眼天色。

他们计划天一亮、城门一开,立即就出城,现在已差不多到了时候。

萧斩石似乎也注意到了这点,没有再说什么,拍拍小儿子的肩膀,示意他可以离去。

萧寻初犹豫了一下,便要转身上马。

“寻初。”

忽然,他又听到父亲叹了口气。

他说“等

到北方,你替我向寻光道个歉吧。你们兄弟两个从小被我逼着学文,只因我认为文官有可能改变朝纲,但如今看来即使当了官,大约也没有丝毫用处。

“反而是光儿,竟能想到义军这条路,倒比我思路开阔许多。

“事到如今,大概说什么也晚了。为父唯有祝你们一帆风顺,武运昌隆。”

萧寻初闻言,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在最后,竟等来了父亲这一句道歉的话。

他之前还奇怪,为什么父亲会如此干脆同意他们去帮义军,看来是赵泽拒绝军事改革的话,让父亲意识到,只要帝王忌惮武将,无论从文从武,最终都是一条死路。

萧寻初张了张,应道好。5”

他本欲直接离开,但最终又回过头来,补了一句道“父亲,你放心,我与兄长,还有母亲定当平安归来。”

萧斩石一言未发,只是点了下头。

然后,他拍拍萧寻初的爱马寸刀,道“去吧。”

不久,马蹄声响起。

伴随着车轮滚动的声音,萧寻初与姜凌骑马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