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2 / 3)

台,以及一个花瓶碎片据大理寺查验,这很可能就是造成齐宣正额头伤口的器物。

不过,其中有一样物件,瞧着倒在这些东西间有些格格不入。

谢知秋走过去,将它拿起来,问“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一封信笺,里面的信已经被拆出来了。这信纸上大片血迹,但上面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是张空纸。

仵作一看,道“这是从这姑娘怀中找到的,是贴身之物,但上面确实没有写字,许是还来不及动笔。”

若是来不及动笔,怎么会小心翼翼地当作贴身之物藏着呢

谢知秋想了想,觉得此物颇有些异样,姑且将它单独分在一边,自己收了起来。

下午,谢知秋去案发现场实地勘察。

乐坊这一带要到夜晚才热闹,这会儿光天化日,整条街都冷冷清清。

那家出了事的上

等乐坊尤是,外面已经被大理寺的差役牢牢守住,不要说宾客,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明明是烟花之地,这会儿倒显得肃杀起来。

谢知秋身着官服入内,先查了案发的房间。

房中可谓一片狼藉,到处都是血,桌上的酒盏、墙上的装饰全被扫到了地上。

谢知秋查了一圈,没找到什么新鲜东西,就让人唤来鸨母和当夜招待齐宣正的其他歌女。

有了验察受害姑娘尸体的经历在前,当谢知秋看到那群歌女的时候,已经不再吃惊了

果不其然,除了鸨母有四十多岁,那些所谓的歌女都是十四岁以下的小姑娘,最小的一个瞧着只有十一二。

这群女孩瞧着像小鹌鹑似的,乖乖跟在花枝招展的鸨母身后。

她们个个都带了妆,衣裳十分鲜亮,甚至带来了乐器,不知道这样过来接受问询是打算干什么。

那鸨母原是满脸堆笑迎上来的,但当谢知秋转过头,她对上谢知秋这冰冷的眉眼,忽然步调一僵,不自觉地退了三步,轻佻的表情亦收起几分。

但鸨母看上去仍不死心。

“民妇见过大老爷。”

她行完礼,见谢知秋没有动怒的意思,当即壮着胆子,又无比熟练地上前攀关系道这位大人看着可真是年轻有为、器宇轩昂啊民妇刚才简直一见就呆了,你瞧我们坊里的姑娘,简直个个都要坐不住了。”

那群小女孩里,是有几个人在偷偷看谢知秋。

但与其说是坐不住,在谢知秋看来,她们更像是好奇居多。

谢知秋懒得说其他周旋的废话,只问她“前天夜晚,你们这里发生的那桩命案,你知道被抓走的那人是谁吗”

鸨母眼珠一转,便回答道“知道,是今年新中第的一位进士老爷,不过名字嘛咱们这里每天客来客往的,我也不是人人都记得。”

谢知秋一听,就明白鸨母已经被打点过了。

她登时心情有点复杂,不知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谢知秋又问“那死者是什么身份案发当夜,是谁先觉察的异样”

鸨母用轻佻的语调说“死掉的那个,是我今年新买回来的女儿,名叫春月。

“但她以前的来历啊,咱们买人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是北方逃难来的,刚来的时候连汉话都讲得怪怪的,我花心思调教了好几月,总算调教好了,没想到竟忽然这样哎,买她可花了不少钱,我这损失可不晓得谁来赔偿。

“说真心话,这丫头可不是个老实的,这么一群姑娘买了这几个月,就她跑的次数最多。

“我真金白银将她买回来,没想到钱还没挣到,反而摊上这么多事,真是赔了心血不说,还尽是赔本买卖。

“至于谁先觉察的嘛喏,就她了,桃枝,你来说。”

叫桃枝的姑娘看起来与春月差不多大,也是十三四岁的样子。

她本来躲在后面,被鸨母一提溜胳膊,就拉

了出来。

不过这一下,倒让谢知秋瞧见桃枝还在自己身后藏了个姑娘,那小姑娘一看就是这批歌女里年纪最小的,比其他人都矮一个头,最多十一岁。

然而吸引谢知秋的,倒不是那女孩的年龄,而是她粗粗一看,这女孩眉眼有点眼熟,似乎与死去的春月有七八分像。

谢知秋心尖一动,正要再仔细瞧瞧,这时,被推到前面的桃枝开始支支吾吾,只是半天词不成句。

“哎呀,桃枝,你怎么回事啊。”

鸨母催促她道。

“你把你昨天说你看到的,再跟萧大人说一遍啊。”

谢知秋瞧见那鸨母暗地里拧了姑娘咯吱窝底下的肉一把,那叫作桃枝的姑娘当场眼泪就要下来了,眼眶通红。

过了一会儿,桃枝才说道“前、前天晚上,大约戌时,我们几个本来应该上台唱第一首曲子了,可是其他人都到了,只有春月说去茅房,结果好久没回来。

“春月先前就逃过两次,那天晚上坊里很热闹,本来就人多眼杂,我、我怕她再跑,就去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