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归来(2 / 4)

醋。

只是入府后,当时四阿哥的后院最得宠最嚣张的人是李庶福晋,她不仅得宠身下还有现在四阿哥唯三的孩子,这可是四贝勒府的独一份。因她是上三旗包衣出身,老姓也是汉人,因此她看不惯大族出身的钮祜禄榴珠和自己,也看不惯所有和她争夺四阿哥宠爱的女人,因此很是给两人使了不少绊子。

因为同是满人,钮祜禄榴珠又和自己的额捏是同姓,按照血缘关系也能说得上是远房亲戚,再加上钮祜禄榴珠主动示好伏小做低,外加她不怎么得四阿哥的喜欢,蕙兰自然是接下了她的好意,彼此结盟,想在四贝勒府后院有一个帮手。

s开新书了,还请小天使们继续支持蓝莲,么么哒前几章本章说,里面有很多考据内容,涉及到后面情节,建议小天使们不要跳过,不然我后面写到某些内容,会觉得不知所云,认为我是傻逼在乱写

作者有话要说s关于熹妃钮祜禄氏的家世考。

我写熹妃的阿玛是白身,家族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人物,肯定又有人要站出来说我乱写,因为众所周知熹妃的阿玛是四品典仪凌柱,所以在这里解释一下。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史料记载,都有一种盖棺定论的意思。

比如马佳图海,他最初是笔贴式开始干起,然后改任内国史馆侍读兼任明史纂修官,内秘书院学士,弘文院大学士列议政大臣,加太子太保兼管刑部尚书。后来康熙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平定吴三桂叛乱,封为三等公。后面雍正追封他为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

图海上位有个过程,不是来就是一等公,但是我们后世人说起他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代入的都是一等公图海,或者是抚远大将军图海。

同理,熹妃阿玛凌柱的四品典仪,这个也是盖棺定论,不是他一直都是四品典仪,而是他最后最高做到了四品典仪的官职。

其次是熹妃的家世。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镶黄旗钮钴禄氏弘毅公家谱说熹妃家“原在镶白旗,乾隆元年改隶属镶黄旗”。

祖上是阿灵阿巴颜,有两子,长子萨穆哈图 ,次子都凌格。

萨穆哈图生额亦腾,也就是孝圣宪皇后的曾祖父。都凌格生弘毅公额亦都,康熙孝昭仁皇后祖父。

萨穆哈图生子二人。长子额亦腾、次子吴讷赫。

长房这一支,额亦腾生子三人,长子佛荪、次子吴禄、三子察穆达。吴禄生子二人,长子凌泰、次子凌柱。

二房这一支,吴讷赫孙,宝柱任笔帖式,伊喇齐任给事中。

注意呀,萨穆哈图这边除了吴讷赫的两个孙子外,其他人都是没有官衔的,而孝昭皇后的祖父是明确写了弘毅公额亦都。

考据额亦都的生平,额亦都幼年时,父母被仇家杀害,自己因躲在邻村得以幸免。后来年仅十三岁的额亦都手刃仇人,前往嘉木瑚寨投奔姑父穆通阿,并与表兄哈思护相处甚欢。努尔哈赤途径嘉木瑚寨,借住在穆通阿家中。额亦都与努尔哈赤彻夜长谈,相见恨晚,决定跟随于他。当时,努尔哈赤处境艰难,家中只有十三副盔甲。族人龙敦等人因惧怕明朝,打算杀死努尔哈赤向明朝请功,于是遣人在夜里袭击。努尔哈赤幸有额亦都随侍左右,得以转危为安。

也就是说,清朝最显赫的家族钮祜禄氏在清朝的发家史,完全是靠额亦都一个人追随努尔哈赤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家族亲人原因。

这里很有意思,额亦都父母双亡后,投靠的竟然是姑父,而非伯父萨穆哈图一家,可以看得出来彼此之间关系不怎么样。

因为当时蒙古那边有小儿子养老继承家业的习俗,其他儿子一般成年就分家出去,所以兄弟之间一般关系都不好,因为谁也不知道有没有下一个弟弟。

史集载“蒙古自古的风俗,在期生时,遣其诸长子居于外,分予财产、牲畜属众;其作则尽属幼子。”

蒙古法基本原则一书说“成吉思汗的大札萨克规定,兄弟分家时财产按下列原则分配年长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直到现在,蒙古人分家继承财产都是照长子与末子为主的习惯进行的。

满人深受蒙古影响,因此在完全接受汉化之前,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福临的幼子都是夭折的下场。

所以钮祜禄氏的强盛,作为伯父的萨穆哈图这一支应该是没有沾到多少光的我觉得不打压都算好的了,因此萨穆哈图这一支应该是一直都没有当过官,而不是因为史料不全或者是被人漏写。

试想一下,祖上三代人都没有出一个官员,在熹妃大选之前,凌柱凭什么能当官

要知道康熙从登基开始可是一直提防钮祜禄氏一族的,能不提拔,就不提拔,一直在分裂钮祜禄氏一族的势力。在萨穆哈图这支什么功劳都没有,在官场上几乎没有身影的情况下,凌柱凭什么能够得到恩典。

如果说要分裂钮祜禄氏一族,凌柱这支不在镶黄旗,提拔起来也分裂不了什么,因为人实在是太少了,没啥战斗力。

这点可以从后面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