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眼前一亮,“同意的我大哥马斯喀也去”
胤祉再次确认“你夫人、也同意”
马武用力点头,“嗯嗯,她总跟奴才说,要好好报答您”
胤祉沉吟了一会儿,说“三百火器营精兵是不是太少了”
马武欣喜若狂,“多谢三爷成全三百是有点少,但奴才去了前方,可以多教一些人的”
“活着回来。”
最终,胤祉说出了这四个字。
“奴才遵命”
过了几天,胤祉那套花开得太美是花的错吗理论,经过陈梦雷一番润色,变成一篇针砭时事的文章,刊登在京城日报上,销往了大清各地。
如此大剌剌地议论国事,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民间,人人佩服这位佚名的文人,勇气可嘉、敢于说真话、不怕死
也敬佩京城日报竟然敢刊登这样的文章,就不怕被皇上治罪吗
一时间,识字的人都想要买一份报纸看看这文章,是何等的犀利、何等的精辟、何等的有见地
朝堂上,自然也有一堆大臣谈及此事,认为应该将报社关停,审稿人和作者都该治罪。
结果,“作者是谁朕不知道,但这篇稿子是朕审的。你们要把朕抓起来,治朕什么罪”
“扑通、扑通”
康熙一句话,叫所有人跪下请罪,惶恐得大气都不敢出。
“行了,开个玩笑。”
文武百官“”
他们是该笑,还是不该笑
稿子是皇上审的,这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民间。
几日前原本就被买断货的报纸,如今更是变得一纸难求,有人高价收购,并珍重地收藏起来,简直将之奉为圣旨
好在京城日报十分上道,将那篇文章,又印在最新的日报上,还一气儿印了十万份,半日内便销售一空。
被商人批走了绝大部分,售往大清各地。
如此的宣传力度下,大清百姓们大多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开始为公主鸣不平、对噶尔丹狗贼同仇敌忾
民间主战的呼声很高,军中亦然。
胤祉特地抽调了人手,原本也想在军中办了一份读物,为的就是给士兵们做思想品德教育和学习军人精神。
可惜底层士兵们几乎都不识字,办军队读物的计划暂且作罢,改为启蒙课和每三天一次的思想品德课。
而给他们上课的老师,不是将军、不是文官,甚至有的都不算读书人,他们是跟胤祉有着神秘磁场的说书先生们
要激发已经成年的文盲学习文化太难了,所以寓教于乐和用讲故事的方式,以及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的说话方式,无疑效果更好。
戍卫京城的三万精兵,最近训练有素,颇有成效,康熙准备调出一万,再从其他军中调集九万人马,集结十万将士,西征噶尔丹
然而圣旨未下,麻勒吉和兵部官员就纷纷回禀说,军中许多将领自请出征,几乎达到了十之七八之数。
不但如此,昔日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们,也一个个热血沸腾,争着抢着要去拿噶尔丹的狗头
康熙太阳穴跳了跳,十之七八,剩下的那点兵力哪里够守住京城
但说实话,如今要论起精良,京城麻勒吉手里这三万多兵马和丰台大营五万多兵马,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已经比其他地方的军队,胜上五倍十倍了
最终,朝臣们多番商议后,决定派出京城一半兵马,再从别处调来军队帮忙守卫京城,并与京城军队同样练兵。
调集西征的其余人马同样精良,十万兵马直接从人数上就碾压了噶尔丹大军
而此次西征的主将,是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的裕亲王福全,副将是安北将军董鄂费扬古和平逆将军佟国纲。
六月中旬,康熙带领三位皇子,亲自于午门为大军践行,仪式隆重。
“皇兄,朕等着你得胜归来,好在这午门,犒赏三军”康熙亲自赐酒。
三位大将军受宠若惊,温酒下肚,自是一番慷慨陈词、信誓旦旦
大军出发,军队威仪比往昔更胜十筹沿途观看的百姓无不欢呼、叫好
看着这样一支雄赳赳气昂昂、军容整齐的军队,无人不相信他们会打胜仗
而有着这样好的军容军貌,除了训练有方,就是胤祉的功劳了他不但亲自设计改进军装甲胄,还将苏州纺织厂这将近一年来产出的棉布都捐出来,给士兵做军装。他也不藏着掖着了,就以他自己诚郡王的名义,让所有出征的士兵都穿上了新军装、领到了安家费和各种优厚的补贴。连军眷也受到优待,会被他的工厂优先录用。
军中,无人不称颂三阿哥诚郡王爱兵如子,也无人不跟三阿哥同仇敌忾
欺负三阿哥的亲姐就是欺负他们的亲姐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军势如破竹
噶尔丹的散兵根本不敢正面对抗,听到清军行军而来,就吓得闻风丧胆、作鸟兽散。
西征大军迅速将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