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讶异得面面相觑,然后又齐齐去看那岌岌可危的茅草屋,两百文,够这一家子吃用很久了吧
步山小时候也是苦出身,他仔细观察一圈后,不禁对老头竖起了大拇指。
“老丈,您真是有远见之人”
被贵人这么夸,李老头都不好意思了,“嘿嘿,咱都老了,没什么指望了,苦一苦,能叫孩子读上书,就什么都值了。”
他不好意思说,最近一年就是因为攒钱买书,他们一家过得有多苦。
胤祉投以赞许的目光,又看向小姑娘,直接纠正她的错误观念“蒙汉,不可、通婚。”
“啊”小姑娘顿时一阵失望。
步山笑道“姑娘,蒙古草原也不像话本里那般好的,你看的是智斗偷马贼吧那两个主角,可都是贵女。”
小姑娘闻言恍然,更加失望了,脸也红了,她一个草民,竟然肖想贵女过的日子
真是既有罪,又丢人
只是这时又听那位贵人小主子问她“识得、几个字”
小姑娘听到这个顿时来了精神,“我和弟弟,将连环画上的字都识得了,还会写呢”
这么厉害
“谁教的”胤祉好奇。
“村里的老秀才,我们帮他们家干活,求他教我们的”
步山问“村里还有老秀才,不去考取功名吗”
小姑娘老成地叹息道“考了,从三十岁考到六十岁,就是中不了举。”
这是古代读书人的常态了,历史上蒲松龄也是十九岁考中秀才,到了七十岁才中举只能说,正常。
“秀才,住哪里”
小姑娘手往一边院外一指,“喏,那里”
就在他们家隔壁,是村里最穷的三户之一。
众人“”
步山疑惑“一个秀才无论如何也不该落魄至此吧”
大家都知道,考中秀才了就不用交税,所以很多人会将田地挂在秀才名下,自然会给对方些好处。
小姑娘道“因为他不死心呀,让他的儿子孙子都读书,没有钱交束脩他就自己教,但花用也大,只靠家里的女人种地,自然穷的。”
啊这就跟科举死磕上了吗
小姑娘看大家神色,又连忙找补“但他们家都是好人哦,不像另一家穷的,就是懒出来的”
胤祉打算一会儿去秀才家看看,就没再问他的事情,转而又问那小男孩“你呢”
小男孩愣住“啊”
步山“小主子问你今后有没有什么打算”
小男孩比小姑娘紧张多了“我我我佃林子,存存钱,读读读书”
胤祉“佃林子”
步山同步翻译“佃林子就能赚到钱你有好法子”
小男孩太紧张了,小姑娘就替他答了“他跟村里最会种李子树的树根叔学了点本事,看了红薯救荒记后,想到能把红薯种在李子林里,到秋天就是双丰收了,总会比往年好的。”
这回轮到胤祉愣住“套种”
这两个字大家都没听懂,步山也不懂,倒是赫奕知道,他便给大家解释了一番套种原理。
“这是迟老在农书上教过的,你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个,很了不起了”赫奕顺带还夸了小孩。
小男孩激动得脸更红了,却因为没跟贵人打过交道,不知道说什么好,反而磕了个头。
赫奕“”
胤祉想了想,写下套种注意事项,让赫奕讲给小男孩听。
他对农学的东西不熟悉,只是知道概念,所以写的都是大方向的,具体怎样最好,还得实践出来。
小男孩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地记下“嗯嗯,栽种间距嗯嗯,光照嗯嗯,这样堆肥啊”
赫奕解读完,不止小男孩对胤祉崇拜不已,赫奕也对这个未来师侄刮目相看了。
小姑娘没忍住问“贵人金尊玉贵,也懂种地么”
步山时常跟着胤祉,知道他的那套理论,“这些都是书本上学的呢,但具体如何种,还得看当地水土和天气等,所以小主子常说,自己只是纸上谈兵罢了,你们要是能种好,那才是本事。”
步山说了很多,但小男孩听到那句都是书上学来的就震撼到了,他更坚定了以后要攒钱读书的决心了。
胤祉还想去秀才家,便示意步山小姑娘一点赏钱,就要离开。
谁知小姑娘突然跪下说“贵人小主子,钱我不要,书上不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您这么有本事,能不能教我一样”
小姑娘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彻底被她惊住了,谁也想不到,一个山村里的小姑娘,能说出这种话来
步山给的,可是两个银锭子,足足二十两银,够他们一家生活好些年了。
不过稍微一想,似乎又合情合理因为这句话在红薯救荒记里出现过,是涧中鱼先生想要教给世人的道理。
小姑娘是个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聪明人。
胤祉愣了好几秒,才对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