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 97 章(4 / 4)

帮吧,会暴露自己太多,不帮吧,南怀仁最近又帮了他很多

纠结了一会儿,胤祉终是提笔,帮他列公式解了出来。

南怀仁惊喜地捧着那本书,哈哈大笑,“您会您真的会”

胤祉看他太激动,连忙竖起食指“嘘”

南怀仁把书名展示给他看,告诉他,“这是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几何原本,不知三爷可愿”

胤祉摇头,写我不懂外文。

顿了顿又写也不想学。

南怀仁终于露出失望的神色,“这样啊那,老臣解不出来的几何题,可能再来问三爷”

胤祉抿抿唇,想到以后还有很多要麻烦南怀仁的地方,点了点头。

南怀仁便抱着那本书傻笑了起来,“三爷,您一定是天使下凡。”

胤祉“”

十一月底。

胤祉的新漫画红薯救荒记的上部,出版售卖了。

故事的上部,讲的是少年陈振益,由于家乡闹饥荒而远渡南洋谋生路,因为为人踏实肯干,算盘打得好,被当地一杂货铺老板赏识,将女儿嫁给了他。

此后,陈振益在南洋经商,过得也算富足,却仍然挂心着时常闹饥荒的家乡和亲人。

某次他去乡下收货,偶然得知物美价廉的红薯,竟然亩产两千斤

并且种红薯对土质、耕种之法、给水等等要求都不高,即使大旱也能收成一千斤

陈振益狠狠地心动了,当即就要带着红薯回家乡。

老丈人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官府规定,被发现意欲将红薯带出境,是会直接砍头的

陈振益却更想把红薯带回家乡了如果不是这东西太好,南洋官府为什么不敢让人带哪怕一个回大清呢

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将红薯藤编入绑东西的麻绳里,接着涂满泥土,果然成功将之带回了家乡

老天保佑,这样带回去的一批红薯藤,陈家人成功种活了

仅仅四个月,半亩地就收了一千斤

不仅如此,这红薯到了大清,竟比南洋种的更加美味,特别是火烤之后,又香又甜

第二年,雨水不丰,陈家的红薯仍有亩产一千五百斤,全家人没有饿到肚子。

第三年,全省大旱从春季就开始了。

这让百姓无比绝望按照经验,这样的天气带来的会是大半年的饥荒,到时候,饿殍遍地,人间惨剧

就在这时,陈家运着红薯,往当地巡抚府衙去了。

康熙看到这里,发现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只留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他傻眼了,翻到封面,这才发现红薯救荒记旁边,还有两个小字上部。

康熙嘴角抽了抽,这不是他第一回从胤祉这里看到没画完的连环画了。

可以说,从前之所以跟胤祉开始通信,就是因为被他这连环画给吊起了胃口。如今被吊胃口的,成了买书的人,康熙心里有种隐秘的快感。

“下部什么时候出”康熙问。

胤祉笑着写很多人都这样问,但我也不知道啊

康熙“”

很快康熙关心起另一个问题“卖得好吗”

胤祉眼前一亮,要打赌吗

康熙木着脸,“不了,谢谢。”

胤祉把失望写在脸上,汗阿玛,不上套啊,卖得挺好的,比前面两本都卖得好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部的悬念留得好,京城里的书斋书坊,都是一摆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如今,晨曦书局每天都在忙碌地加印、装订,一批书出来,立刻就被书商批发走了。

搞得胤祉原本要在十二月出版聊斋志异的计划,都要往后推了。

是的,纳兰容若已经为这本书作好了序,这本书尚未面世,在京城的文人中,就有了知名度。

胤祉去信告诉了蒲松龄这个好消息,想着他大约过年的时候,正好能收到信,也能让他过个高兴的好年了。

到了年末,各个藩属国和蒙古部落,都派了使者来进贡。

蒙古部落的使者几乎都是郡王、额驸和台吉,康熙早就等着这个时机,因为,他会在今年年末,最终确定了三位公主的订亲对象。

经过半年的观察,康熙对三位他看好的少年才俊非常满意,胤祉也没了意见。

其中表现最好的,应当是吴尔衮了。

为了能借到二公主的笔记,他这半年来,学得甚至比皇子还要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