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子一下充满了生机。
不过这进了屋子也才晓得,原来自打明玥走后,孩子们如同惊弓之鸟一般,还是过得小心翼翼的,晚上还轮流值夜班。
当然,鹿哥儿觉得自己是男子汉,所以他值班的时间更多些。
不过如今沈煜和明玥来了,孩子们的日子一下好过起来。当然明玥也享福,头一天沈煜就去树林里猎了一头鹿回来,一大碗鹿血粥就进了她的肚子。
接下来几日,沈煜每日进山打猎,还挖了不少药材回来。
她倒是清闲,反而是沈煜带着孩子们忙着腌制熏肉,择菜煮饭。她每次想要插手帮忙,几个孩子就如同小大人一般拦住她,“爹说叔说您要养身子,不能叫您劳累。”然后几双小手硬是将她推回床上去躺着。
她挣扎几次,实在没法就认命了,而且这些天药啊肉汤什么的下了肚子,她发现小腹的坠痛感似乎减少了些许。
这个时候吃喝不愁了,也开始担忧自己的身体,于是也就安心养起来。
沈煜又去周边的村里搜刮能用的物品或是菜种子,顺道找了些书本回来,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就扔给她瞧,倒也能打发时间,还能教给孩子们。
他自己还找到了菜谱,一手拿着菜谱,一手拿着锅铲煮饭,明玥每次瞧见都忍俊不禁,有那么一瞬间希望时间就此定格。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其实也挺好的。
转眼就腊月十五了,这段日子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那皮包骨头的身体肉眼可见地变得饱满起来,一个个总算是有了些人样。
因大量囤积腊肉,他们的盐用完了,沈煜前天便进城去,顺道打探消息。
然昨儿半夜忽然下雪了,鹅毛大的雪,一大早上起来,地里的菜都不见了,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连遭逢洪灾旱灾,明玥瞧见这鹅毛大雪就慌张起来,一早上就急忙招呼着和孩子们刨开白雪收菜。
这村里是有地窖的,地里的菜收割了也不怕没地存放。
忙活了一整天,孩子们都累得早早睡了过去,她却因那屋外不停歇的大雪担心沈煜的安危。
好在这一次沈煜没叫她多等,当晚半夜就回来了,除了将盐和些许调料带回来,还给明玥带了不少消息回来。
不过明玥最担心的还是那强行分地和缴税的事情,所以连忙问起此事。
“那几个书生还没出澜州地境就连遭噩耗,如此一来城里也不敢有人闹,直至腊月初,来了位贵人,主事的官员全被他拿下了,还砍了几个脑袋,只待他回上京,年后就会有好结果。”说罢此事,便与明玥说起这城里如今最是短缺柴火,如今又下了雪,这生意只会更好做。
所以他这一次回来只待一天就走,已经和宋胡子商议好,他那边已经再雇人了,准备弄些柴火进城去贩卖。
明玥虽是担心,但他们也没什么钱财来路,当下如今是好机会,又不要什么本钱,只叮嘱沈煜仔细些。
毕竟银子当前,身体还是更重要些。
沈煜第二天便收拾着离开,这个时候宋胡子已经雇了二十来个年轻小子,大家就挨着城最近的山砍柴,然后借着这满地的雪,在沈煜的指导下组了个简单的雪橇就把柴火拖进城里去,倒也方便。
头一天就赚了两大串钱,隔天加入队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这个时候雪已经停下了,但天还是一样冷,不过出乎意料,明明城里最是短缺柴火,但这柴火的价格却没有上涨,一直被控制得死死的。
加上每日送进城里的柴火源源不断,这让原本还想捡便宜,借机囤积再反手卖高价的人死了心。
沈煜这一待,便是十来日,每日进城多少柴火,他心中有数,算起来是足够城里的老百姓们过冬,因此便与宋胡子告别。
这每日进项稳定,宋胡子很是不解,“这好端端的,怎就不做了”
沈煜只笑道“快要过年了,明玥身子不好,我须得回去。”
宋胡子一听,倒也没有再多劝,只是叫媳妇给他准备了不少年货,送他出城的时候又千恩万谢,“我在这城里做了许久的生意,头一次叫大家这么敬重,这一切都仰仗沈恩公您。”
其实作为一个商人,宋胡子发现柴火好卖,第二天就要涨价的,但被沈煜拦住了。
当时沈煜说,若想在这城里真正立足,除了银子,还需要很多东西。
宋胡子是外来人,娶了澜州的媳妇,然后在城里开了绸缎铺子,可在左右邻舍眼里,他仍旧是个外地奸商,总有种被人排斥在外的感觉。
那时候他不懂沈煜那话是什么意思,但现在他明白了。柴火没有涨价,其他眼红的商人见着利少也不插手,如此一来老百姓们几乎都能买得起柴火,简直认为他是雪中送炭。
不但如此,雇佣的那些小年轻们,也白赚了一笔过年的钱。
自然收纳了不少人心。别的不说,那一口口宋大哥,喊得他心口直热。
因此对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