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英急着去城里,双手齐用,抱着门槛翻进了屋,然后动手自己收拾东西,准备去市里找爸爸妈妈商量读书的事。
卫家的门槛是真高,卫子英二月份就已经满六岁了,但小腿还是没办法正常迈过门槛,目测得再长长才能跨得过去。
再有三天就要开学了,她得让妈妈回镇上给她报名,还有她听玉华姐的语气,她要直接去上二年级。
玉华姐是统统的标杆,比她这个穿越来的系统,更熟悉后面几十年的发展,她得跟紧玉华姐的脚步,不能落伍。玉华姐要读二年级,那她也要跟着上二年级。
周桂看着兴冲冲收拾东西准备进城的孙女,眼睛往左河湾沟里瞅了瞅,然后放下手里的东西,拍了拍身上的灰,迈脚,往沟子里走了去。
她得去潘家问问,玉华那闺女是不是真的要去上学了,还有,潘家打算让孩子在哪边上学。良山大队没有学校,孩子上学,要嘛就去浑山,要嘛就去镇上,两个方向路程都得个把小时,去浑山读书,那就得爬山,去镇上读书,虽然不爬浑山那种大山,但也有好多小山坡。
还有就是,若楠以前有提过,想等英子七岁再读书,到时候直接跟志勇两兄弟一起去城里读,大的两个上初中,小的这个上一年级,刚刚好。
周桂去了潘家,问了一下潘家的意思,却不想,竟听到潘玉华要直接上二年级的消息。
周桂有丢丢懵“”
这是打算跳级读书啊
玉华跳级,以英子和玉华那整天黏在一起的劲,英子肯定也要跳级。
不成,得去市里和若楠商量商量。
周桂问到准确消息,忙不迭回了家。这会儿卫子英已经自己换好了衣服,肩上还斜挎起了一个帆布包,一看就要准备走了的样子。
“奶,赶紧的哦,现在出发,还能坐下午去城头那班车,要是晚了,咱们就得明天才能去了,玉华姐说,她后天就要去镇上报名还有入学测试了,咱们得快点。”收拾好的卫子英,见她奶回来了,忙不迭催促道。
玉华姐要直接读二年级,潘叔有找学校校长问过,说得先经过学校的测试才行。
考得好才能读二年级,考不好,那就只能上一年级了。她得搞快点,等玉华姐测试的时候,她和她一起去测试。
“来得及,来得及,我去换衣服,你去后面老赵家给你爷说一声,我们进城了,后天回来。”周桂跨进堂屋,一边说着一边进屋换衣服。
卫子英嗳了一声,小跑去赵家,通知她爷。
卫良峰没问她和她奶进城干啥,说了一声知道了,就又和人唠嗑了起来。
回到家,周桂已经收拾好,祖孙俩把门关上,便往镇上赶了去。她们到镇上的时间刚刚好,一坐上车,下午这趟去市里的车就奔上了马路。
坐了一两个小时的车,一老一少在傍晚前,抵达了南山和平路。
南山和平路距离南山这边的市中心很近,这儿有小学、中学、还有一个市一中,上学特别方便。
苏若楠心心念念买房子,想把一家老小都接到城里来,这想法,终于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实现了。这是一个老式平房,是一位曾经下放过的老教师的房子。这老教师回城后,她儿子来接她,然后她便把这大平房子卖了。
如今这年头,城里还没啥高楼,都是些平房院子。苏若楠买的就是一个大平房,带了一个院子。如今房子也是可以交易的了,不像前些年,买房还得偷偷摸摸交易。
房子加院子,总共七百块。
也是赶巧,那会儿苏若楠身上正好攒了点钱,看这地段,觉得很方便以后孩子上学,就将这大平房给买了下来。
买下来后,两口子就搬到了平房这边,所以,卫子英和她奶进城,也不用去家具厂那边了,直接来和平路这边的大平房。
“妈妈,我来了。”
平房外,卫子英甩着小马尾,眉头扬着笑,蹦蹦跳跳跑进了院子里。
这会儿苏若楠和卫永华两个,正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架床中间拉床绷。
“今儿怎么下来了,快进来,院子里乱,去屋子里面。”苏若楠正忙手上的活,听到卫子英的喊声,她抬头,朝卫子英和周桂笑了笑,让他们赶紧进屋。
卫永华和苏若楠做的这个东西,正是这几年,城里特别流行的绷子床。
绷子床是用四根床架子和棕绳绷拉出来的床,就如卫永华想的那样,这种床,比木板子床的市场大很多,特别好卖。
他和苏若楠两个,如今白天在家具厂上班,下了班后,就在家做绷子床。
这绷子床的床架很简单,材料够,他一天就能打出二十几套床架子,这种床难度全在棕绳成绷这一道工序上,还有便是织床所需要的大量棕绳。
不过,这也难不倒卫永华。
农村里会搓棕绳的人不少,家家户户用的蓑衣,就是用棕绳和棕树皮做出来的。甘华镇那边的山里,别的不说,棕树特别多,剥了棕树皮,然后用铁爪把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