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番外二(2 / 3)

年在勉县出生的那个庶子。

当然还没等两人成亲,孙叔就出事了。

孙家三郎去年没有跟孙荣他们一起入京,但他听孙荣提起过这个庶出的弟弟。他是属于那种平平凡凡的男子,除了被孙夫人教导得听话之外,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孙家对他的安排,也只是将来帮家里打理生意。

这样一对比的话,赵诚简直将他比到了泥地里去。

想到这里,许淙心中一定。

赵诚前来提亲的事,经由许淙的转述,许家人都知道了。

其中有人满意,也有人不满意。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佟姨娘居然同意了。

她悄悄地跟女儿道“浵姐儿啊,这赵家我觉得不错。”

“他是你大哥小时候的同窗,赵家老太爷的官职还是靠你爹才得了的,这样的人家知根知底,断不会糊了你去。”

“看在你爹和你大哥的份上,你嫁过去后定能当家做主。而且最要紧的是,这个赵诚现在在国子监读书,是个举人。我问过你爹了,他说赵诚的资质虽然赶不上你大哥,但没意外的话四十之前还是能考中进士的。”

“那你就是诰命夫人了”

她叹了一口气道“别的人家虽然也有好的,但要么是四世同堂,你嫁过去只有做低伏小的份。要么就是家里的庶出,头顶上有两个婆婆呢,以后有你的苦日子受的。”

浵姐儿迟疑着没有说话。

她倒不是不满意赵家,而是事关自己的终身大事,心中忐忑。

正说着,有丫鬟来报说是大少奶奶来了。

浵姐儿眼前一亮,“快请大嫂进来。”

云莹是来找浵姐儿的,不过看到佟姨娘也在,她也没说什么,而是笑道“正好姨娘也在,那我就不必再让人去寻了。”

“我刚从娘那里过来,是来跟妹妹说一说婚事的。”说完这话后,云莹正色道“爹娘找人打听过了,如今有三户合适的人家。”

“一个姓陈,是今年的进士。”

“这位陈进士年二十二,是寿州人,陈家在寿州是根深叶茂的大户,妹妹若是嫁了过去定是不愁吃穿,安稳一生的。而这位陈进士据说也是才思敏捷,接人待物处处妥帖,是个极有出息的人。”

“只一点,他是长房长孙,家中祖父母、父母具在。所以妹妹若是嫁了过去,恐怕得留在家中侍奉长辈,以全孝道。”

佟姨娘一听就皱眉,“这个不行”

“那个什么赵家和周家的事才过去几年啊,我听说充州赵家当年就是以侍奉长辈为由让人周家姑娘留在老家,自己带着妾室赴任的。最后怎么着,那个赵承业就被猪油蒙了心,想把原配杀人灭口了。”

云莹点了点头,“娘也是这么说。”

“娘觉得这个陈家不太好,不过爹倒是挺喜欢陈进士的。”她解释了一番为什么会考虑这个陈家,然后又道“还有一个是大姨母家的五表弟。”

“五表弟今年十七岁,已经考中了秀才。他虽然是庶出,但也是侯府的少爷,而且他自幼还养在大姨母身边,性情敦厚良善。大姨母说了,若是妹妹嫁了过去,她定待妹妹如亲女儿一般,不会让妹妹受委屈。”

佟姨娘眼前一亮,欲言又止。

浵姐儿也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帕子。

接下来云莹又道“还有一个,就是你大哥的同窗赵诚了。”

“他的情况你们也都知道了,赵家的家境比不得上面两家,赵诚更是只有举人功名。但他允诺四十无子方会纳妾,将来若是外放,也会带着妻儿同行。”

佟姨娘大喜,“这这这,他真的这么说”

“是啊,”云莹笑着点头,“这是他这次正式上门提亲的时候,亲口跟爹以及师兄说的,做不得假。”

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你大哥特地嘱咐我,说陈家是不行的,他是嫁妹妹又不是嫁丫鬟,哪有留在老家替他侍奉长辈的道理。所以陈家这样的万万不行,他们家需要的也不是孙媳妇,而是内院大管事。”

“至于大姨母家的五表弟和赵诚,各有千秋。但不管妹妹选哪一个,他这个做大哥的都会给妹妹陪送丰厚的嫁妆,另外还会陪送一座京城的宅子。”

“不会委屈了妹妹。”

送走云莹之后,佟姨娘激动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浵姐儿啊,我看就选赵家吧。”

“他们家是要比陈家以及你大姨父家差一些,但有一桩最要紧的是赵诚说了不纳妾,只这一条,你以后的日子就比旁人好过许多。”

浵姐儿缓缓点头。

她也不是不知事的小女孩,从七八岁起她就跟在金氏身边了的,不单单在家里跟着她处理家务,还会跟她一起外出赴宴,这些年也结识了一些手帕交。

所以她也就知道了在京城的有些人家里,妻妾、嫡出与庶出并不像自家这样和睦,说是乌烟瘴气都不为过。

性情使然,她是极不喜欢的。

佟姨娘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