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 140 章(2 / 3)

,“我们的蕙姐儿,及笄之后虽然有很多人家来问,但我们都没看上,如今也得赶紧定下来了。”

云光霁这么一说,云夫人就懂了,但她也很是犯愁。

“是有那么几户人家求娶蕙姐儿,但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是,我这心里头啊实在没有主意。对了老爷,你之前不是说在国子监看一看有没有合适的吗”

这回就轮到云光霁犯愁了,“国子监里面的那些监生,还比十余岁的贡生沈木桐。

至于对面的那一排,原本坐第一的应该是会试第二名赵胜,但他被赵承业连累,不但不能参加殿试,还被逐出了京城。

所以现在便是会试的第四名,比许淙大一岁的张元蒲顶上。从许淙这边望过去,能发现他有些紧张。

其实许淙也有些紧张,毕竟这一次考试可是在当今陛下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啊,根据之前许明成和老师云光霁,以及大师兄云麒的科普,殿试的时候这位宏景帝还喜欢从龙椅上走下来,一个个地看过去以示自己的重视。

大老板站在旁边看着你写,没办法不紧张。

好在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许淙都是考惯了的,所以等真正开始写字的时候,他便沉入到了自己的氛围之中,全神贯注起来。yhugu

第一题戊不学孙吴,丁诘之,曰顾方略如何尔。里,云夫人深深皱眉。

云光霁苦笑,“你也想起来了吧”

“太子大婚是一件大事,单单筹备便要一两年的时间,一年多前定下了胡家姑娘之后宗正寺那边就开始准备了,原本太子殿下是今年春天成亲的。但胡家姑娘却在八个月前生了一场急病,不幸去世了。”

“未过门而病逝,是为不祥,当时朝臣们有弹劾胡家照顾不周的,也有弹劾太子克妻的,东宫和胡首辅都很被动,胡首辅更是被逼得上了致仕的折子。”

“后来是太子殿下主动说新的太子妃人选延后一年再定,并请旨将胡家姑娘以良娣的位份入葬。让她以后有香火供奉,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当时满朝文武都夸赞太子有情有义,胡家更是感恩戴德。”

“可再过不久,就要满一年了啊。”

云光霁道出了自己今天告假的缘由,“今日我在衙门的时候,听人说裕王殿下准备给裕王世子选妃,或许过不了多久裕王便能抱孙了。”

“提到裕王,便有人提起了太子,然后便说起太子殿下如今却未成亲,东宫不知要何时才能有皇孙出生。”

“听到这话,我这心里便有一股不安。”

云光霁直截了当地说道“第一位太子妃选的是内阁首辅,胡家的孙女,如今再选第二位太子妃,总不能相差太多。”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云夫人忙点头,“是这个理,那老爷,我们现在要怎么办才好”

“所以赶紧给蕙姐儿定下亲事吧,”云光霁道“母仪天下虽好,但我们家这样的身份,靠的是麒儿他们这些族中出息的子弟,无需女儿来添光彩。”

“祖父也是这个意思。”

云夫人也开始着急了,“可我们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云光霁想了想,“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就是今年的会试第四,张元蒲。他也就比淙哥儿大一岁,今年十八。不过他好像是寒门出身,跟许明成差不多,你若是同意,我就差人打听打听。”

云夫人犹豫了。

太阳西斜,保和殿内的许淙已经写到了最后一题朕欲使国富也,何如

这题有点难啊,一个国家想要富裕起来,涉及到的东西是方方面面的,绝不是一言两语便能够说清。

许淙一边磨墨一边仔细想了一刻钟,然后提笔写道民富,则国富也。

如何才能使国家富裕,这个问题问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答案,许淙自己的答案则是百姓富裕了,那么国家便能够富裕。

开篇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后,他开始逐一论述。

如何使百姓富裕呢,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一个,轻徭薄役是一个,吏治清明也是一个,但许淙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把经济搞起来。

历史证明了,只要经济发展起来,那么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很贫穷,那么问题便会不断的出现。

所以许淙这篇策论的核心要点,就是要发展经济。

至于如何发展,他结合了自己之前的读书,游历以及在勉县、恭州、青州等地的见闻,以及从许明成、云光霁等人处听说的经验,给出了几个意见。

首先朝廷的政策,也就是重农是不能改的,因为地乃民之本也,失地则失民。

那些没有地的百姓们,要么饿死了,要么就是卖身为奴,而作为奴仆他们是不交税也不服劳役的,所以对于朝廷而言,这些人就约等于无。

所以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得鼓励百姓们留在田地之中。

百姓们有地,民心就稳。

说完了这一点后,许淙继续往下写。

他下面的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