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当林之言往上爬时,她能明显得感觉到跑酷与攀岩的不同之处。
她需要规划好每一次的移动路线,该去抓哪一个石块,去踩哪一边才能支撑住身体,这些都是有大学问在里边,例如右边的支点,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她因此移动到那一边,就会发现前边的路线都被堵住了
这里说的“堵住”并不是字面意思,而是说的是难度过高,并不适合林之言这个纯新人去尝试。
在攀岩体系中,攀岩路线的难度是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最常采用的标准是优胜美地十进制系统yds,技术性攀岩以50难度起步,从50到57是入门级别,510已经是业余攀登者的最高水准,再往上,就是专业攀岩家才能达到。
而林之言目前攀登的路线不出意外是55左右的难度,也就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去挑战的路线,并不是很难,但也绝非是新手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
纤细的身影悬挂在人工岩壁边缘,林之言爬得并不快,她会仔细地去观察支点和前进路线。
她发现每个攀岩支点的形状都不一样,而且针对不同的支点还得用不同的手法才能够成功攀住。
就现在抓着的这个,这个里边是凹陷的,叫做把手点jug,所以能直接将手指伸进去抓住,弯曲抓紧。
但到了下一个支点,却没有凹陷的地方给她抓着,形状呈现椭圆形,表面较为光滑,林之言盯了好一会儿,只能尝试着用握的方式抓着它的边缘,依靠手在岩点上的摩擦力进行攀爬。
根据支点的形状和突出的位置,林之言用了各种方法“握”住它们,一开始还有些生涩,得看半天才伸手抓住了,到了后边,只要看到支点就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抓住并以此为支撑点移动身体。
林之言小心翼翼地握住那圆点支点,也就是指扣点,它的抓握面很浅,林之言只能用四根手指抓住表面,还在想着该怎么移动过去,她忽然福至心灵。
这不就是考核任务时狼狈扒拉着墙砖时的感觉吗
回想了一下当初自己的做法,林之言将双肩稍微下沉,将核心稳住,整个人呈现三角形状。
桃乐斯有些意外地看着林之言,还挺有灵气的,居然还能在攀岩过程中无师自通调整身体状态。
很多人虽然能感觉到自己做得不对却不知道怎么调整,从这一点来看,林之言在攀岩上的确有点天赋。
虚拟空间门内四处白茫茫,仅有一道攀岩墙,有道纤细的身影在上边缓慢地攀爬,但只要定睛一看,就会发现这抹身影虽然缓慢却自有一种节奏,一动、一停,移动重心、调节平衡
看久了,就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何攀岩被称为岩壁上的芭蕾,冒险性与技巧性并存,令人看得心潮澎湃又叹为观止。
林之言的体能已经不是最开始的菜鸡状态了,爬了六七米,她还有些富余地呆在墙壁上,抬头看路线,思考自己要爬比较高难度的还是先中规中矩爬完一条路线。
既然都开始了,当然是选比较有挑战性的啦。
林之言想也没想直接选择了左边那条路线,而她的选择,让路线难度从55变为了58,刚好是过了入门级别,需要一定的攀岩技术和经历才能通过的路线。
桃乐斯微微皱眉,话已经溜到嘴边了,但见到林之言坚定的面孔,她吞下提醒。
直觉告诉她,林之言已经进入状态了,全心全意都放在了攀岩上,现在打断她让对方去另一条路线反而是害了她。
罢了,反正有安全绳,就算掉下去最多也就是撞到墙壁。
想通了后,桃乐斯继续旁观林之言,观察她攀岩时的每一步动作和身体状态,这些她都会一一记下,等到林之言下来了就告诉她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攀岩墙前,林之言习惯性地两脚踩点再移动,依靠抓住下一个支点来移动身体,但用这种方法攀过几米后,她就觉得不太对了。
也说不上是触类旁通吧,但她直觉认为自己现在的移动方式是需要改进的,这样踩着点靠手挪上去再移动的方式太死板了,灵活性不足,攀岩不应该是这样的,她应该试着更大胆一些。
这样想着,林之言喃喃自语“不对,肯定不是这样我应该怎么做呢”
桃乐斯本来还环着手臂看林之言攀岩,听到她这句话,刚想开口提醒两句,却看到林之言动了一下。
林之言又往上攀爬了一次,她特地观察自己的身体,忽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弯着手臂。
众所周知,曲臂的时间门越长,手臂肌肉就会越累。
几乎是下意识的,她将手臂伸直,上半身稍微往后仰,降低重心,下半身却贴近墙岩壁,将双腿微微屈膝,将大部分体重交给双腿来承担。
只是这么简单的调整,却让她的姿势忽然变得专业了。
桃乐斯微微一愣,嘴角漫出满意的笑意。
可以啊,才爬了几米就意识到自己的姿势有问题,还及时纠正了,无论这是出自她长时间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