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乌云之上(1)(3 / 4)

骄奢文豪 三春景 6668 字 2022-10-02

在一些政府掌控力比较低的地区,本来就暴力横行。现在由游戏诞生的玩家,经过数轮游戏之后活了下来,还没有死掉淘汰的,都具有不错的能力了。这些玩家在这样的地区,问题就更严重了。

人类社会的大杀伤武器还能够对付他们,但常规的热武器已经不管用了。而如果真的用大杀伤武器对付他们,就是拿大炮打蚊子了。

而这种直接的暴力,甚至较小地区内由比较厉害的玩家建立起统治,其实根本不算什么真正厉害的是一些有能力的国家、大组织,利用玩家从一些科技高于地球的世界获取的东西,进行技术的迭代、不、应该说是跳跃式发展。

这是真正要改变世界了。

虽然表面上看,政府还能施加管理的地区似乎没什么变化,最多是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知道的多一点儿,另一些人只是模模糊糊知道世界大变样了总的来说,人心惶惶,但还能勉强维持,其他都没什么了。

可是,在普罗大众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有很多很多的新东西在涌现,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艾普莉笔下的第一个大高潮情节来自于游戏任务线和现实世界线的交汇,为了这个她设计了一个拍卖会。

游戏认为,玩家手中的资产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可以举行一次拍卖会了。拍卖会使用的货币当然是玩家从游戏中获取的游戏币,现实中的钱一点儿用都没有其实从游戏早期到现在,依旧有一些人用钱换到了游戏币,毕竟现实社会还没有崩溃,现实社会的钱是能够买到必需品的。出于这一点,总有情况特殊的玩家会换。

这样一场拍卖会会在游戏空间门内举行,但玩家们又可以互相接触到,这就为很多事的发生了基础。

在这样的故事里,跟随主角的视角,既可以享受简单的刺激这个时候主角已经是强者了,拍卖会这样的场合发生一些抓马时,他就隐藏在暗处,随时准备扮猪吃老虎、达成自己的目的,也是很爽了。

而且大家在拍卖会交汇,就很容易出一些事,读者们喜欢的混乱场面就来了。

同时,读者又可以细读,从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只言片语里、一个侧面小细节上,看到大势,看到潮流

到了拍卖会这一篇章,大玩家这个小说对于世界发展的推演能力达到了一个顶峰如果是以前,世界的变化隐藏在水面下,动静不是很大,对于推演能力的要求其实也不是那么高

推演保守、模糊一些,最后能圆回来就行了。

但到了拍卖会这一篇章,就意味着要和旧世界做决裂了,随随便便乱来一次,后面就可能崩掉

其实到了这里,艾普莉也是有一些顾问的为了保证推演尽可能合情合理,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些顾问会和艾普莉邮件联系,或者视频通话,其实就是艾普莉提问题,他们解答。

顾问们都不一定知道艾普莉问一个问题的目的在哪里。

靠着顾问,以及艾普莉自己的直觉,大玩家对世界线变化的推演呈现出了惊人的高水准

整个故事从最开始的平静,到拍卖会篇章暴风雨前的宁静,时代变革的气氛已经拉满。而对于读这个故事的人,单纯从推演世界的角度来看,也觉得酣畅淋漓欧美读者本来就很喜欢这种很大的世界观设定,当玛丽伦敦展现出对这样宏大设定的驾驭能力之后,读者们简直如痴如醉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读者在自发做设定集了,在网络世界点击量居然还很大出版社这边都还没有把设定集先做一册出来呢

当然,这不是问题,他们已经取得了艾普莉的授权和设定稿,在加班加点地做了,准备大赚一笔

不过要说谁能从大玩家这部明摆着奔向现象级的作品里得到最大的好处,那肯定是信使报了。信使报依靠玫瑰战争迅速蹿红,直接进入了英国小报第一梯队,即使是第一梯队末尾,那也是第一梯队呢

现在又有大玩家,信使报在稳固了第一梯队位置的同时,又不断超过一干老前辈现在大家都知道有大玩家在,信使报的读者多,而且质量比较高很多小报的发行份数虽多,认真读的人却不多,质量就不高了,广告商自然滚滚而来。

艾普莉的大玩家,艾米丽是付不起价钱的,所以签的是广告分成合同现在看来,这个做法艾普莉真不一定吃亏。一些读者读了报纸连载就不去买书了是没错,可广告费也赚了不少,而且连载本身就是一种宣传,可以吸引不少人买书,说起来比直接卖书多赚也不是不可能。

“真是惊人的气魄这样的小说,虽然是当代背景,是基于现实社会的推演,但就是让我想到了那些奇幻大师的作品。他们假想了庞大的幻想世界,那些美妙的、充满想象力的存在,让人沉迷,那很棒,真的很棒。

而大玩家这部小说,本质上和他们是一样的,都是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在驾驭可以塑造一个世界的才华。才华就像海水,充溢而又不受拘束,随时要冲破限制,而作为作者偏偏要加以限制。

于是读者们就有福了,可以看到才华激荡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