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这么个玩意儿,一时间可谓是扬眉吐气走路都带风。
然后事情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玩具铁罐儿他们能自己折腾出来,只要第一个做出来,接下来是放大还是缩小,拉人还是拉货,烧锅炉还是改成烧油,三轮还是四轮,等一系列问题就都会被万能的匠人琢磨出来。
论起动手能力,还得是世代浸淫此道的工匠们。
活儿被抢了也没关系,俩人找乐子的本事还是有的,常宁没有封王出宫,但是该给他准备的府邸和田庄什么的都已经准备妥当,两个人去年在他们家二哥的庄子里住了好些天,今年就换个庄子住。
反正庄子在城外,带上几十个侍卫也不会扰民,他们老实了一个冬天,眼看着天气转暖,也时候出去透透气了。
春寒料峭,阳光正好。
官道上往来的人比冬天的时候多了许多,冬日里天寒地冻,大家能不出门都尽量不出门,结结实实过了一个安稳的冬天。
天气刚开始转暖,歇了一冬的农户就坐不住了。
田里有查看庄稼的老农,山里有砍柴打猎的年轻人,河边有下水摸鱼的小孩儿,村口也有聚在一起做针线的妇人。
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京郊的村子田庄都从寒冬中醒过来,带着春天特有的朝气,准备迎来一个丰收年。
他们扎根在土地上,消息却并不闭塞,时常有走南闯北的行商路过村子,一个村子知道某件新鲜事儿,过不了多久附近的村子就都能知道。
今年冬天不太平,南边正在打仗,他们不知道打起来的具体是谁,私下里说话的时候猜什么的都有,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倒也讨论的热火朝天。
皇帝年前大婚,场面极其盛大,京城的百姓几乎都得了赏钱,他们这些住在京城外面的农户也不例外。
皇家不是普通人家,人家从手指缝里漏下来一点东西都够他们舒舒服服过一整个冬天,他们今年能过的那么安稳,多亏了皇帝大婚的散的喜钱。
皇帝有那么多钱用来成亲,想来南边打仗也不缺钱,不然那些行商也不会都往北边跑,所以这次的仗朝廷肯定能打赢。
别的不说,就是花钱耗也能把对方给耗没。
他们没离开过京城,但是也知道南边更赚钱,听说江南的富商个个富可敌国,如果在南边就能挣钱,何必大老远的跑北边来。
村口说闲话的人群中很多不知道南方究竟有多大,他们只知道江南富庶,连带着就觉得所有在他们南边的地方都很富庶。
反正都是南方,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今天是个大晴天,村口的大树底下坐了很多人,手里有活儿的一边做活一边说话,手里没活儿的就单纯的晒太阳,享受这难得的安逸时光。
放到十年前,谁敢想他们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三十年前也不行,三十年前过的更惨,村子里年纪大的都知道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都是满人入关对他们来说是灾难,其实对他们来说,改朝换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老小能不能活下去。
住在京城附近好也不好,好的是京城贵人多,只要肯吃苦,进城做工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家人,坏的是一旦京城有什么纨绔之类的让他们遇到,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往前几十年,京城周边大片大片的地都被那些宗室王亲据为己有,那些贵人不把其他人的命当命,那时候的日子才叫苦。
他们村儿里有几户是从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宗室藩王在封地里搜刮的更过分,以为来京城会好点,没想到是出了虎穴又入狼窝。
京城的大官不会因为这里是天子脚下收敛多少,他们只是比那些藩王会伪装,搜刮百姓之前知道给自己扯一张遮羞布。
他们村儿以前有个卖炭的老翁,因为是外面逃过来的,没有地可种,为了糊口辛苦上山砍树烧炭,冬天卖炭,夏天卖柴火,日子虽然过的辛苦,却不至于吃不上饭。
老头儿年轻的时候能干,凭着勤快也讨到了媳妇,他媳妇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如果没有意外,这一家子很快就能在这儿扎根。
养孩子不容易,老头儿能把三个孩子都养活成人,在他们村儿里都很少见,孩子长大后上门说亲的媒婆络绎不绝,就算他家穷,能把孩子教养好就是大本事。
那年头大家都穷,家里有钱没钱都要下地干活,人穷不是问题,只要勤快就行。
老头儿家里两个儿子各自成家,闺女也嫁了隔壁村的殷实人家,就在这个时候,朝廷下令征兵,他们村儿里不少男丁被强行拉去当兵,也不知道去哪儿打仗,走了之后就再没了消息。
然后没过多久,他们就听说北边打起来了。
什么蒙古人、满人都在打,朝廷不断往北边派兵,他们不知道战场上打成什么样,只知道外面已经乱成一团糟。
村子外面的官道上每天都有逃难的马车,京城的贵人收拾细软逃去安全的地方,可是他们这些靠天吃饭的农人没法逃,老祖宗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