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主任,您可别误会。”安君赶紧解释道“在这里面是有摸拟教学的,效果特别好”
“行了。”魏长庚没好气地说道“我反正是老喽,这种高科技产品,怕是学都学不明白。还是让你们年轻人先去研究吧。”
安君见状,知道也劝不下去,马上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对了魏主任。就在大约一小时前,有位断了多根肋骨的重伤员,要从牧区转运到咱们院,当时急救中心的王章王主任,还打过电话找您来着。”
一听到有重症伤员,魏长庚立马打点起了精神“人现在到哪了怎么样了”
“还没回来呢。”安君说道“王主任是怕伤员撑不到送进院的时候,特意想请您跟车去接来着。但您不是不在吗,他又问我行不行。”
“那你怎么还在这儿”魏长庚眉头锁了起来,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安君。
“那个,我这不是没把握吗”安君无奈道“乡医院说得很严重,患者断了五根肋骨,胸壁塌陷、血气胸,肺不张我就是去了,也未必能把人好好地接回来。”
“你啊”魏长庚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需要你的关键时候,没有担当”
“我原先怎么跟你们说的不计成败,不算得失,竭尽全力,直到最后一刻。”
“你倒好,一听伤情严重,连上去都不敢行啊小安,你这么年轻,就开始爱惜羽毛了既然这样,你还来藏省干什么,回家去做太平医生算了”
“哎,主任,您说得都对。”安君深知他的脾气,不论如何先认了错,然后才解释道
“但是这中间还有亿点点不一样。不是我不想冲,是还有更合适的人选。”
“是这样啊。”魏长庚的气立马就消了一大半“你说说,最后是谁跟车去的”
“是急救中心的陶老师。”安君说道。
“陶老师”魏长庚凝神想了半天也没得要领,索性摆摆手道“别卖关子。这回驰援急救中心的人太多了,我一时也想不全,你给我说说,是京市哪个院胸外科的谁”
“呃,不是胸外的人。”安君赶紧说道“云市一院的陶乐陶老师,就是那位周国手的弟子,还是医学会新晋的名誉会员”
“你不用说了。我知道她。”魏长庚板着脸站了起来“瞎胡闹谁拍的板,让个中医去跟车接人”
他转头就往外面走“这个王章,我现在就去找他好好说说,干的都是些什么事”
安君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大,赶紧追了上去“主任,您听我说,陶老师其实是我推荐的,王主任也认可了”
“你啊你,净瞎指划”魏长庚脚下稍微一顿,旋即加快了速度“但你到底还年轻,王章他多大了,怎么心里还是没点数”
“别的不说,患者这个情况,也就是立即做胸腔引流才有一线生机。你怕自己做不好,就没想想,那个学中医的小陶,是不是连这个名词都不知道”
救护车平稳地行驶着。陶乐快速地剪开了伤者胸前的衣物,稍一消毒,便扬手插上了七根毫针。
三根用于止血,四根用于麻醉。
伤者胸腔内的毛细血管,仍在不停地渗出血液,若不立即止住,则会影响补液抗休克的效果。
此外,虽然伤者已经休克无知觉,但也不好未经麻醉直接穿刺。
陶乐选定了切口部位,做过了消毒,就取过了手术刀。
小陈整理好了胸腔穿刺引流的套件,有点迟疑地开了口
“陶大夫,您怎么能确定,就是这个位置”
这是一个好问题。陶乐自然是看着金手指界面的提示定的位,可这事,她肯定不能如实告诉小陈。
“靠叩诊。”她脑子转得极快,迅速地想起了教科书上的答案。
“在没法做影像检查的时候,主要是靠叩诊定位,积液多的地方,手感不一样。”
原来是这样陶大夫虽然没在急诊科工作过,但临床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都实在太丰富了
小陈这样想着,就见到陶乐在伤者的右侧锁骨中线上第二肋间,做了一个约1的切口。
这个切口,也太小了些吧
一般的胸腔穿刺引流切口,至少应该再扩大一倍才是。
小陈虽然从没上手做过,但到底也看过好多次了,对这个切口的大小是有印象的。
这么小,能操作得过来吗
但事实是,在陶乐这里,没有不可以。
陶乐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就着这样小的切口,她用两把止血钳,交错钝性分离胸壁肌肉与肋间肌肉,然后毫不迟疑地以左手的钳尖刺破胸膜,顺便分开了胸膜上的裂口。
与此同时,右手的止血钳,夹持着带侧孔的胶皮引流管,经伤口插入胸腔。
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快捷,就像她已经做了千次百次一样。
小陈在对面看得清清楚楚,引流管侧孔插入胸膜的深度在051之间,不多不少,刚刚好。
陶乐退出止血钳,引流管接上了水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