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五章 被人惦记了(1 / 2)

要说最近望海镇上最火的一个买卖,那肯定就是林家庄的流动粉丝摊了。

一斤粉丝三十八文钱的价格,对于普通平民百姓来说自然是日常买不起的高价。但对于乡绅地主及富农们来说,则是个可以接受的价格。

大唐人闲着没事就爱办各种宴会、诗会,对于菜肴的需求量自然也多。

番薯粉丝的价格和定位,刚好既可以登富贵之门,又可以入寻常巷陌。

除了散卖,林家庄的粉丝还通过孙锄药及他的手下,以二十斤起售、三十五文每斤的价格,兜售给了望海镇及小溪镇的酒楼、客栈。

相比散卖,显然是跟酒楼的大订单,更值得下力气。

林家庄打着买粉丝送菜谱的营销手段,很容易就敲开了市场大门。

尤其是那道蒜蓉粉丝蒸扇贝,不仅卖了粉丝,还把原本在市场上没什么销量,一般都是海民小孩赶海捡回来喂家禽的扇贝一下子变成了行俏货

拿出菜谱时就早有准备的林婉婉,自然也提醒了族里捕鱼的族人捕捞扇贝。

从前贝壳类的海货卖不上价格,还占分量,海民们都不太爱捞它们的。

但这次经过林家庄的粉丝兜售,以及各大酒楼纷纷推出的“蒜蓉粉丝蒸扇贝”新菜后,扇贝一下子就上了唐人的餐桌。

因为从前大家伙对贝壳类没什么想法,所以近海海底有着特别多的贝壳资源,扇贝自然也不例外。

林家庄的渔夫们拿着三叔公特意打造的大靶子,再放上拖网,开着船在近海开个几海里,把拖网和大靶子捞上来一看,一网就能网到上万个

扇贝的买卖是粉丝的搭头,因为量大,并不能卖上什么高价的。

但架不住扇贝是无本买卖啊,只要开着船费点力气去捕捞,就能换钱,海民们又有什么不愿意的

起初货物最多的渔船码头上,还只是林家庄一个地方在卖扇贝,渐渐的这股风就刮了开。

华夏人最不缺的就是跟风速度了,能换钱的事,大家肯定上心。

不久之后,码头和市场上的扇贝,就多到一文钱就能买一斤的程度。

因为太便宜了,不少普通老百姓也开始买起来。吃不起当红的新菜蒜蓉粉丝蒸扇贝,就吃个扇贝也能过过瘾。

三千斤的粉丝听起来多,但其实真正进了市场根本就不经卖的,几天功夫就全卖光了,最大的主顾就是各酒楼和贵族之家。

卖完了番薯粉丝,自然就又到了分钱的时候。

这次分钱是跟各家拿出来的番薯成正比的,每家每户能分到两贯到三贯半不等,属实把人乐坏了。

那些被飓风吹塌了房,暂时都住临时搭的茅草屋的人家,顿时盘算起造新房子的事了。

村里“拆迁户”们的青砖瓦房,是最令人眼红的事。

相比起采光不好、形状土气、屋顶低矮的石头房,青砖瓦房可要上档次多啦

飓风带来的阴影因为番薯粉丝的热销,顷刻散去。

整个林家庄现在都干劲十足,就盼着在棉花上再发一笔钱财,然后开始统一造新房子了

林婉婉这个教会了林家庄众妇女番薯粉丝制作方法的人,在族里的威望再一次获得大提升。

在林家庄的粉丝卖得差不多时,小溪镇上也开始出现了粉丝的买卖。

这一次,当然是萧翀教的了。

豪商们的反应也不慢,他们虽然没赶上县衙赊番薯苗的好事,但可以用钱收购啊

至于粉丝怎么制作,这偷学太简单了,随便买通几个人就可以了因为萧翀在传授给老百姓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过保密的问题。

萧翀是一县之主,又不是某个村长、族长,鄮县内所有的百姓,无论贫富,都是他治下的。

他虽然不会如其他人一般迎合乡绅贵族和豪商,但也没有理由去特意打压。否则以后他上哪去薅羊毛、割韭菜呢

最近县衙在民间弄的飓风前的预防措施,飓风后的赈灾手段,现在再加上番薯粉丝的传播,萧翀在鄮县的声望空前,为他立长生牌的百姓越来越多。

萧翀来到鄮县当县令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在民间取得了这样的威望,不得不道一声强。

越州都督府的王都督兼任越州刺史,大唐都督、刺史两个长官合一的现象很普遍,看着萧翀递上来的“战”报,不由感叹萧家不愧是名门望族,嫡系都太优秀了

这萧翀分明就是潜龙在渊、腾必九天啊

给王刺史送点心的王夫人,最近一直在听夫君念叨“萧子房”这个名字,想到自家还有一位待字闺中、年方二八的女儿,王夫人不由心中一动。

这样的乘龙快婿错过了,可不一定会再有下一个。

能跟兰陵萧家的出色子弟结亲,这绝对是件稳赚不赔的事。

越州州治在会稽郡,距离鄮县一日路程,快马加鞭的话,半日便可赶到,想要接触也不难的。

只是,该怎么把这件事办得又漂亮又稳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