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半夜起火(1 / 2)

林孟礼家的那只寒瓜就是以十三金的价格,卖给了余姚虞家娘子的。十金还给了林婉婉,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家净赚三金,把全家都乐疯了。

族里人见了也想让林孟礼帮着卖,但林孟礼却不太敢接这生意。

他每天光是记账学习都已经耗尽心力了,给自己家里卖瓜是分内的事,给族兄弟们卖瓜那就没那么积极了。

拿回扣吧,名声不好听;不拿吧,这毕竟是价值巨大之物,万一有个差池怎么办没好处还得承担风险,他干嘛吃力不讨好做这事

因此对于族兄弟们的托付,他都是应付为主。也就是林孟博和林孟津、林孟行三个他嫡亲的堂兄弟家的寒瓜,他在认认真真帮着推。

这三家的寒瓜很快也以同样的价格被卖了出去,一时之间,他们这一支全都喜气洋洋。

族里渐渐有了酸话,好在林孟礼不常在家,也就只当听不见。

另外三家自然也不会到处嚷嚷,低调再低调。

族人们酸溜溜地问起他们寒瓜卖了多少钱,女的只说不知道,男人管大事的,男人也说不知道,女人管钱的。

好在这种情绪也没维持太长时间,因为林家庄手握垄断式的寒瓜,卖出去是迟早的事。

很快别家种了寒瓜的,也陆续以十二、三金不等的价格卖了出去,只有少数两家想奇货可居,还没出手。

其中一户就是林青玉的亲爷奶家。

林孟忠和林孟义两兄弟自从寒瓜开始有两个拳头大小时,就一直轮流睡在院子里,看守寒瓜了。

到现在别家都已经卖了,了却一桩心事,他们家心还提着呢。

这件事主要是林青玉曾经的小叔,生了两个儿子的林孟义在拿主意。

若是按林孟忠夫妇俩的想法,有机会十二金都该卖了,钱财落袋为安方为上策,寒瓜毕竟放不起啊。

今天值这价,万一明天贵人们不爱了呢,那卖给谁去

但是老大林孟忠因为只生了两个女儿,在家里一向是属于埋头苦干,没什么发言权的。

因此他弟林孟义说服了爷娘要把寒瓜继续囤着卖高价,他们夫妇俩也只能听着。

林孟义会动这个心思是因为在码头卖鱼之时,他无意间从外地客商那听说了现在钱塘县里的寒瓜都卖到十五、六金一个了,而且这些寒瓜还都是从鄮县流出去的

此时的大唐,除了西域能种植出一些小而品质差的寒瓜外,其余地区还没有引进寒瓜种植技术的。市面上在流通的,也就是鄮县这一批林婉婉从现代带来的了。

这样优质的寒瓜,在钱塘县卖出天价一点都不稀奇。

毕竟在长安,比鄮县的寒瓜品种差得多的西域寒瓜,人家有钱都还买不到,只供皇亲国戚呢

从古至今,有钱人的奢靡快乐永远是底层人无法想象的。就像红楼梦中大观园一顿宴席,就吃掉刘姥姥这种中等人家一年的花费一样。

林孟义自从听到了寒瓜从商贩手里倒一手再卖给贵族就有十五、六金这件事后,便怎么都不舍得贱卖了自己的寒瓜了。

跟他比较要好的一位远堂兄得到此消息后,也是跟他一样的心态,都不舍得贱卖了。

一金就是六贯钱啊就是近二十四匹绢帛十二、三和十五、六之间隔着的是三金呐

也不怪他们有想法,这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初唐一户普通六口之家的人家,无灾无祸情况下,一年刨去税钱后约有四十三、四石粮食的收入。

自家一年所需耗粮约三十三石左右,衣服的费用大约需两贯四百文7石左右,日常油盐酱醋等开支约一贯两三百钱35石左右,也就是说,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很难结余。

如果再弄一些农副业,比如种桑养蚕补贴家用的话,日子就更滋润些,可以有结余了。

但实际上,光是能做到“力穑,衣食自给”这就已经是理想化状态。

能结余的这群人属于富农阶层,他们过的已经不是寻常老百姓能过的生活。

初唐天灾多,真正的农民饿肚子的很多。至少林家庄里面的青壮年,在林婉婉来之前就从来没有完全吃饱、吃爽的一天。

而如今,只是种了一个寒瓜,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得到堪比以往一年辛苦劳作的总收入。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

整个村里当初大着胆子问林婉婉赊苗种植的人家都喜气洋洋,没有胆子博一把的,看着别人发财心里就有些嫉妒。

好在林族长积威甚重,且他又不肯多占一点林婉婉的便宜,所以他家也是没种寒瓜的。

大家一看连族长家都没有,心里又稍微平衡了些。

族里这一批有十一户人家都靠寒瓜发了横财,还有两户待发财。所以这段时间,整个林家庄在十里八乡都颇受瞩目。

光是定亲的就有近十家,媒人天天踏进林家庄的道儿,快把林族长乐得找不着北了。

让族里繁衍生息就是他身为族长的最大使命,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