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争端(1 / 4)

漳州府

春耕已经进入了尾声。

这一年内忧外患,天公作美,没给大魏雪上加霜。

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下,田里地间都蒙上了一层绿色,宛如一块上好的绿毯子。

张老汉脸上喜气洋洋,去年少雨还历历在目,多亏了玉璋湖的储水才保住粮食,他还怕今年继续少雨,没想到老天爷赏脸。

吆喝着老黄牛,张老汉不急不缓的从地头走过,看见地里的人就招呼“李狗子,下雨了,你咋还在田里头”

被叫李狗子的是个年轻男人,听见他的声音就露出讨好的笑容来。

“张叔,我怕待会儿雨下大了,淹了稻田,所以特意过来看一眼。”

张老汉满意的点了点头“你也是个用心的,瞧过了就家去吧,不然淋坏了身体还得吃药。”

李狗子连连答应了,但还是仔仔细细的检查了几块稻田,确定没有被淹的可能才走。

张老汉也没催着他走,心底知道这些外乡人好不容易有活儿干,有饭吃,一个个恨不得卖死力气干活,免得主人家嫌弃。

算起来,这些外乡人出现到现在也一个多月了。

张老汉家壮丁多,原本是用不着请人的,但谁让他两个儿子都整齐,如今穿上蓝袍了。

那可是为知府大人办事儿,每个月能拿到俸禄的,虽说将来打仗了难免危险,可眼前看着样样都好,张老汉自然舍不得让儿子回家种地。

于是他们家才请了一位外乡人当长工。

两人一道儿往家里走,张老汉笑着说道“年轻人愿意干活是好事儿,力气是花不完的,趁着年轻多干一些,挣了钱才能安家落户。”

李狗子只是笑“我也想着能落户,漳州府比凉州强多了。”

他是从凉州逃难出来的,从不知道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勤政爱民的好官,漳州府的税收抵,治安好,随处可见衙役和蓝袍,却从不见他们仗势欺人。

李狗子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这辈子他想发设法也得在漳州府扎根。

张老汉笑道“那当然,其他地方能跟漳州比”

李狗子憨憨一笑,又叹气“可惜我娘老子还在青州,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过来。”

“赵大人都说了,那边迟早会放难民过来,有他的话在你还担心什么。”

李狗子显然不适应漳州府人对知府的莫名信任,似乎他说什么都能成真。

他怕自己露出怀疑的神色,当地人会心生不满,岔开话题问“张叔,您能再跟我说说天降七彩神光,紫金莲出世的事情吗”

张老汉立刻精神起来“那是老汉我亲眼所见的。”

“话说那日是”

赵云安截胡过来的壮丁,已经无声无息的融入到漳州府中。

青州营前脚打算放人,赵云安后脚便接到了消息。

他眉头微挑,召见了手底下的官吏们“青州营拦截的难民正在往南,很快就会抵达漳州府。”

属下们早已知道,此刻也不意外。

“大人,我等已经安排妥当,只等人到了便分批登记,确认身份后可与之前的壮丁会合。”

这样一来,漳州府承接难民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壮丁们在漳州府已经干了一个月的农活,多多少少手中有些积攒,再加上春天的野菜,勒紧裤腰带也能养活一家人。

如此一来,等同于将压力分散到漳州府的百姓头上,官府能松一口气。

不过同样的,百姓也从中获利,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赵云安点头道“若能找到家人的,就一一安排送过去。”

“其中难免有些找不到的,那就暂时留在城外的难民营,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工代赈。”

这是之前就商量好的,很快便能实施下去。

一一交代完,赵云安才道“你们去做事吧。”

等众人退下,丛白却并未离开。

“大人,属下有事请教。”

赵云安极为看中这位内政的人才,更难得的是,丛白出身富贵,却一心为百姓。

“直说就是,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丛白挺直脊背,直勾勾的看向眼前的大人。

“大人,您扩大蓝袍军,可有逐鹿天下的打算”

单刀直入的问题,让书房内的气氛一窒。

丛白继续道“大魏内忧外患,同室操戈,大人是否有一争高下之心。”

赵云安静静的看着他。

半晌,他微微叹了口气“如果本官说没有,你信吗”

“大人说什么,下官都是信的。”

如果是别人,丛白也许会怀疑,但这几年来,他一直在赵云安手底下做事,自然知道这位大人的性情。

赵云安起身,看向院外的风景“本官不知道这场乱局最后会如何,谁胜谁负,可却知道这个过程中,定是会血流成河。”

“我大伯是永昌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