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破题(2 / 4)

上的衣裳都湿了,便道“大人,您几个要不要往小老儿家里头去烤烤火。”

赵云安原本不打算打扰,但不知想到什么又点了点头。

“那就叨扰了。”

张老汉没料到他居然真的答应,连声笑道“大人能来,小老儿家那,那就是屋子都亮堂了,就是读书人说的那个,那个什么”

“蓬荜生辉。”金管家觉得这小老头很是好玩。

“就是蓬荜生辉,祖坟都冒青烟了。”张老汉乐呵呵的说。

“大人往这边走,我家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

村里头的路还不如官道,下了雨,踩上去就是泥脚印。

赵云安脚上的皮靴都沾满了泥巴,常顺见了,便闷声道“大人,我背着你走。”

“不用。”

赵云安可没那个脸让人背着走,他又不是残废。

张老汉家就在村口,老汉还未进门,就大声喊道“有贵客来了,快把火炉子点上,再把点心果子拿出来招待。”

里头一阵声响,露出几双怯生生的眼睛来。

“愣着做什么,这是知府大人,还不跪下磕头。”

赵云安忙道不用,可惜对面的几个大人小孩都已经跪下来,噗通一个个磕了头。

见状,赵云安倒是有些后悔过来打扰了。

屋子里已经点上了火炉,大概是刚生的火还不够旺,家里头唯一一把椅子也被擦干净放好了。

“大人您坐下歇一歇,烤烤火。”

张老汉说着,又骂儿子不够机灵,亲自进厨房端了吃的出来。

“老人家,不必忙活了,我们坐一坐就走。”

张老汉却已经忙起来“大人能来,那是别人家盼都盼不来的福分,怎么能不好好招待。”

等他拿了东西出来一看,里头最上好的点心,还是赵云安之前给的点心匣子里的。

老汉也笑“乡下人家没啥好东西,还请大人别介意。”

“去去去,别都堵在这里。”说着又赶孙子孙女走,怕他们年纪小闹腾,到时候惹怒了大老爷。

赵云安笑着招了招手“过来。”

张老汉点了点头,几个孩子才敢上前。

张家条件在村里头还算可以,但这几年收成差,孩子也没做新衣裳,这会儿看起来每一个都灰扑扑的,人也痩,不过气色还好。

“你们喜欢吃点心”

大孙子抿了抿嘴角不说话,最小的那个已经拼命点头“点心可好吃啦。”

赵云安笑道“今日出来的匆忙,也没带上拜礼。”

想了想,他便拿出随身的荷包来。

那是在永昌伯府的时候,金氏总给他带上,免得他不趁手的。

等来到漳州,赵云安已经是入朝为官的人了,但金氏已经把他当孩子,每日总给他挂上一个荷包以防万一。

里头是一颗一颗做工精巧的金银裸子,做成了花生米的模样,这会儿倒是派上了用场。

“拿着,这是叔叔给的见面礼。”

张老汉忙道“大人,这可使不得。”

赵云安笑着放到他们手心,又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快过年了,理应给的。”

见他执意,张老汉忙让孩子们叩头谢恩,一屋子的大人小孩看着越发拘谨了。

“让孩子们去玩吧,老先生陪我说说话。”赵云安笑道。

张家人连忙拉着孩子进屋,连胆儿最大的张家老大,这会儿也成了鹌鹑,不敢多说一句话。

一进屋,回头却见小儿子正拿着花生米磕牙呢。

张家老大连忙抢过来,又拍了他一个屁股“去跟你哥玩,别捣乱。”

张家媳妇也忍不住问“他爹,这是真金的吗”

“嘘”

外头的气氛倒是没这么紧张,张老汉是去过两次衙门的,知道这位赵大人看着年纪小,面皮嫩,虽说是个雷厉风行的,但其实脾气很好。

他连忙请了四个人都坐下,又去厨房提了一壶开水,拿出家里头最好的白瓷碗泡茶。

“几位老爷都喝杯热茶暖暖身体吧,漳州一下雨就冷的要命。”

赵云安烤着火,倒是觉得身体都舒展不少。

他看着张老汉泡茶,笑着问道“年前丈量的事儿都差不离了,也辛苦老人家了。”

张老汉笑道“哪里辛苦,这样的好事儿,老汉我求之不得。”

乡下泡茶也不讲究,老汉哗啦啦的泡好,就推到了赵云安面前。

赵云安下意识的接过去一看,却是一愣。

张老汉还以为他嫌弃茶叶粗陋,忙解释道“乡下没什么好茶叶,这是春天那会儿,我家姑娘亲自上山采的,挑了最嫩的那一批,虽然有些苦,但味道还行。”

“我们村的赤脚大夫瞧了,还说这茶汤对身体好嘞。”

赵云安笑了笑,先喝了一口,品了品茶汤的味道。

才又道“老人家,这茶汤为何是紫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