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太子妃(1 / 4)

金氏虽然还想跟半月没见的儿子说说话,但还是开口道“安儿,你先去忙吧,有事儿咱们晚上再说。”

“娘,那我先去忙了。”

赵云安笑着摸了摸侄女的小脑袋,这才离开。

“可知道是哪里来的人”

马贵低声道“不是永昌伯府的人,瞧着眼生,但也没穿官服。”

赵云安心底有些奇怪,既不是永昌伯府,也不是皇帝的人,那会是谁派来的

很快便到了前头,赵云安走进门厅,便瞧见一人风尘仆仆的坐在那边喝茶。

“赵大人。”

那人连忙起身行礼,瞧着像是个练家子。

“这是我家大人的信件。”

赵云安接过去,一看信上笔记脸色微变。

“你家大人身体如何”

“多谢赵大人惦记,大人身体一直都好。”

赵云安点了点头,请他坐下,独自走进书房才拆开了信件。

方才之所以震惊,是因为信上笔记乃是他恩师孟青沛的。

孟青沛当初跟着永昌伯去了北疆,这些年来师徒两个只有书信往来,永昌伯在北疆待了几年,孟青沛也从未离开。

可现在,这封信却是从京城送来的。

莫非事情有变化

赵云安皱了皱眉,拆开信封来看。

孟青沛的书信向来简单,不比赵云安总是废话多,长篇大论,他的回信总是寥寥几句。

这一次也不例外。

薄薄的一张纸,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为师听说徒儿干了什么,很有我当年的风范。

你大伯大哥干得太好,引来皇帝忌惮。

等你回京,我们师徒喝一杯。

赵云安翻来覆去的看,也没看去其他的意思来。

“老师千里迢迢的送封信过来,就为了说这些”

赵云安拿着那封信左看右看,用水泡,用烟熏,也愣是没发现其他暗号。

“小哥,你家大人可还有别的嘱咐”

那人起身道“大人还说,请赵大人小小年纪别想那么多。”

赵云安一时囧囧。

难不成真的是他想太多

赵云安叹了口气,别无他法,只能让人好好招待。

心底不免嘀咕还说我喜欢卖关子,先生自己不也一样,我那叫青出于蓝。

这边人还没送走,外头又有衙役来禀报“赵大人,陛下的钦差到了。”

“什么”

这可真的是太巧了。

赵云安摆出一脸激动,连忙让人设下香案。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漳州代知府赵云安,立朝刚毅、英明决断,严峻廉洁、为民请命,凛乎有岁寒之操,朕心甚悦。”

“晋为漳州知府,兼青州团练副使。”

“望兢业勤恳,不负圣恩。钦此。”

前来宣旨的小太监笑盈盈的看着赵云安“赵大人,请接圣旨。”

赵云安躬身接下,还得将这圣旨供奉在香案之上,才有功夫来招待内侍。

“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屋内已经置办了接缝宴。”

小太监正瞧瞧的打量他,要知道前往漳州宣旨可是美差肥差,要不是他义父马原开了口,这次还轮不到他。

想到马原嘱咐的话,小太监对赵云安很是客气“赵大人不必客气,奴才就是个送信的,还没恭喜赵大人高升。”yhugu

知府是正四品的官职,远不如待知府时那从六品可比。

这位赵大人入朝为官才多长时间,一年都不到,这升官的速度可比十万火急都要快了。

再者,除去知府之外,皇帝还让他身兼青州团练副使,可见盛宠。

赵云安脸上很是客气。

早前大伯和大哥便交代过,不管他是否看得起这些内侍,对他们都要面子和气,否则小人难防。

“公公客气了,都是陛下隆恩。”

小太监笑了笑,又说道“赵大人,咱家这边还有一封信,是出发之前永昌伯托付的。”

赵云安心头一跳“大伯回京了”

“永昌伯回京诉职,可惜赵大人外放在漳州,倒是无缘得见。”

小太监不知想到什么,脸色更是和气“永昌伯府近日来真是喜事连连,赵大人看了信便知道了。”听了这话,接过大伯的书信,赵云安哪里还有招待他的心思。

得亏小太监也是个极为知趣的,只略喝了两盏酒便托辞累了,回房休息。

送他离开,赵云安匆匆进了书房,打开永昌伯的书信来。

这一看,却是大惊失色。

“少爷”

常顺见他脸色不对,连忙开口问道。

赵云安放下书信,捏了捏有些生疼的眉心“大伯在信中说,陛下召娟儿入宫,陪伴太子。”

常顺虽然不机灵,但也知道此事非常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