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睁开眼,看向太后“太后可有话说”
张太后重重一叹气“都怪哀家这些年耳目昏聩,一味纵容,竟让他们母子生出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来。”
“皇帝,你不必顾及哀家,他今日能逼宫,他日便要弑父,定要重重责罚。”
张太后的话音一落,三皇子眼底闪过喜色。
大皇子与张贵妃嚣张跋扈多年,靠的便是这位张太后,如今张太后都放弃了他们,只等护驾的人进宫,便是他们葬身之时。
皇帝意味深长的看向张太后“太后惯来是兴利除弊的。”
张太后迎着他的视线,不知怎的心底一慌。
她连忙掩住异色,连声说道“皇帝,此事哀家真的不知,若是知道他们母子竟敢胆大包天,哀家早就大义灭亲,免了这场祸害。”
“寿国公府这些年早就没落了,手中无兵无权,陛下,此事真的是他们母子擅自做主啊。”
皇帝只是淡淡点头“有了母后这句话,朕便安心了。”
张太后心思一松。
三皇子急忙道“父皇,当务之急还是要请救兵啊”
谁知皇帝眉头紧皱“谁能想到他们竟敢如此大胆,与那刘衡勾结逼宫造反,禁卫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
皇帝又道“前些日子京郊军营出了乱子,京卫所指挥使被派往查看,只怕一时半会儿都不能赶回来。”
三皇子脸色一白“定是张贵妃母子设下的奸计,故意将父皇的左膀右臂全部支开。”
柔嫔一直没存在感,此时也忍不住柔声劝道“陛下,何不速速派人求援。”
皇帝叹道“所查那是吃空饷,怕只怕求援了无音信。”
在场的人都懂他话里头的意思,吃空饷那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偏偏大皇子在此时逼宫,他若是赢了,指不定还能糊弄过去。
三皇子惊叫道“那,那沈家竟敢如此,难不成也想造反。”
“报”
马原进来“陛下,大皇子与张贵妃扣押了五品以上文武百官内眷,如今正往这边来。”
殿内一静。
皇帝冷笑道“难道他真敢弑君弑父不成”
皇后却道“陛下,如今看着怕是不能善了,不如先逃出去。”
“大皇子手下人马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怕是插翅难飞。”
众人脸色都是一白。
三皇子更是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出去与皇兄交涉,为父皇赢得时间。”
“皇儿孝顺。”王皇后含泪夸道。
“只要父皇能够平安,儿臣便是死了,也是值了。”
这时候,张太后忽然道“皇帝,哀家倒是还有一个法子。”
皇帝转头看向她“太后请讲。”
张太后缓缓道来“哀家还记得先帝登基之时,也曾有过这么一场乱子。”
“当时大行皇帝睿智,在殿内写下传位诏书,令先帝从暗道潜出求援,因早早有诏书在手,先帝带着十万大军杀回来,这才留有大魏天下。”
“皇帝,何不效仿大行皇帝之举”
皇帝静静的看着她“太后的意思,是想让朕写下传位诏书,再让三皇儿出宫求援”
“正是如此。”
太后解释道“等那逆子过来,知道三皇孙已经带着诏书离开,想必也不敢再动陛下一根毫毛,否则大军压境之日,便是他命丧黄泉之时。”
皇帝沉吟许久,淡淡道“倒也是一个好办法。”
“虽是黔驴技穷,但也能解一时之急,等到熬过此劫,皇帝再慢慢打算便是。”
三皇子藏住眼底的激动难耐,跪下便是重重的磕头“父皇,他日平安,孩儿愿意交出诏书,绝不多留一日。”
皇帝亲手扶起了他“好孩子,朕相信你。”
说罢,终于走到龙案之后,落笔写下了诏书。
三皇子激动的差点没手抖,死死的盯着诏书上的字。
皇帝落下最后一笔,皇后便递过玉玺,皇帝落下一个红印。
“皇儿,朕等你回宫救驾。”
“孩儿定当不负所托。”三皇子眼底的渴望再也压制不住。
太后立刻道“太子,还不快快行动,让宫人护着你从暗道离开,我们都等着你速速归来。”
三皇子背负着救驾的希望,被几个宫人护送着离开。
殿内,再一次只剩下皇帝皇后,张太后与柔嫔。
奇怪的是,帝后紧握着手心惊胆战,柔嫔搀扶着张太后,却不再那么紧张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头喊打喊杀的声音似乎更响亮了,即将到了跟前。
皇帝忽然开口问道“母后,这些年儿臣可曾亏待过你”
张太后身体一颤,柔嫔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
“皇帝对哀家,向来是恭顺又加,天底下人都是称赞的。”
皇帝却凄然一笑“若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