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已地回到座位,紧接着就变戏法似的从衣袖里掏出一包最大的,笑嘻嘻地和林淼分着吃。
同学们也纷纷笑起来。
林淼虽然年纪比他还要小两岁,却很会照顾人,会提前给他准备好枸杞水,还会不着痕迹地计算着楚溪客吃零食的频率,吃过一定数量之后就会把兜兜收起来,免得他吃多了积食。
楚溪客跟大家关系都很好,但林淼对他来说是最特别的。
就好像,看到彼此的第一眼就已经认定会成为此生的挚友了。黄丁班的直讲没有换人,还是尉迟磊。
尉迟磊也是刚刚考上直讲,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因着之前联手对付薛斑的情分,学子们对他很是亲近。
尉迟磊讲课十分生动,没有完全依照五经博士制定的条条框框复述,而是加入了一些他四处游历的见闻和感悟,每每让学子们听得意犹未尽。
就连林淼都说,他们很幸运,可以遇到尉迟磊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先生。
殊不知,尉迟磊有着同样的想法。原本,他已经做好准备掩藏起锋芒与棱角,和其他直讲一样,按照博士们制定的讲义中规中矩地传授儒家学说了。
没想到,他会遇到黄丁班,遇到楚溪客,是这些敢于挑战权威的年轻人让他重燃热血,做想做的事,走不一样的路。
相得益彰,彼此成就,便是最大的幸运了。
到了午时,钟声一响,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太学中是不供应午饭的,学子们常常吃一些早饭时剩下的点心或稀粥垫垫肚子,到了未时再吃晚饭。
直到姜纾成为太学主管,太学的“两餐制”才改为“餐制”。
楚溪客热衷一日餐,姜纾也便渐渐接受了“早饭吃好,中午吃饱,晚饭吃少”的理念,于是提出让学子们中午吃饱,下午就不会饿得心慌,无法集中注意力,还能推迟晚饭时间。
这样一来,不仅延长了至少一个半时辰的学习时间,还有利于年轻学子们的身体成长。
“一日餐”的制度一经推出,赢得一片好评。
如今,长安城中那些殷实些的人家也渐渐开始尝试着吃饱午饭,并延长白日的劳作时间了。
不过,对于太学生们来说,坐到膳堂里不是单纯来吃饭的,还要连带着学习用餐礼仪。
偌大的膳堂,坐了数百名学子,却安静得近乎落针可闻,就连杯碟相撞的声音都听不到。学子们吃起饭来不像在享受美食,更像在完成某种规定好的指令,就连夹菜的远近、端起饭碗的高度都是规定好的。
直到黄丁班的到来。
黄丁班这个小团体就像一堆整齐划一的机器人中突然冒出的异类,东扭扭,西歪歪,还会旁若无人地说话。
当然,黄丁班的学子们还是很有礼貌的,并没有打扰到别人,而是很小声地讨论着今天都有什么吃食,还把各自准备的零食拿出来分享而已。
饶是如此,还是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比如,对面的黄甲班。
黄甲班和黄丁班同属黄字组,原本都在薛斑的管辖之下,跟丁班处处被打压相反,甲班总是受到薛斑的偏爱。
黄甲班里的学子中不乏一些世家旁支或者庶子,原本没有入学资格,给薛斑塞了好处才能进来,因此薛斑对他们格外优待。
自从薛斑被降级,姜纾就安排了一位公正的典学管理黄字组,黄甲班的这批“关系户”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他们不敢对新来的典学怎么样,就把账记在了黄丁班头上。
眼下,一位黄丁班的学子把家里寄来的肉干分给同窗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阿娘说了,不能总让楚兄和林兄破费,我等虽然没有太多钱回请大餐,自家烹制一些肉干果脯还是可以的。”
黄瑜笑道“云台兄,我记得你家就是开肉铺的,这肉干想来绝对没有偷工减料。”
“那不能够,保准是最好最新鲜的。”名叫纪云台的同窗立即保证。
楚溪客尝了一口,不吝啬赞美“好吃伯母是不是用那种青绿色的小麻椒腌渍的和北方的花椒明显不一样。”
纪云台连连点点“是的、是的,我阿娘每次做肉干或者小酥肉都用这种,说是滋味更好,还能排湿健体。”
刚好,早课时尉迟磊就讲了巴蜀之地的风土和植被,其中就说到当地特产的茱萸和麻椒,吃了让人发汗除湿,刚好弥补了湿气重、多瘴气的劣势。
学子们便小声讨论起来。
突然,对面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区区一个肉干,也值得显摆成这样土包子。”
纪云台腾地红了脸。他是从偏远的小村子来的,长得黑黑瘦瘦,年纪又小,本就有些自卑敏感,此刻听到如此不加掩饰的嘲笑,当即臊得抬不起头。
黄丁班的学子们纷纷露出怒容,想为纪云台抱不平,却不知道如何反驳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和这些生而富贵的世家子弟相比,他们确实是“土包子”。
楚溪客突然开口“报告直讲,我想吃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