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对策(1 / 2)

御书房

“彦昭,朕此时诏你进宫,没有打扰到你休息罢”魏瑄微笑道,那笑容清润明亮,眼神里却似埋着一根针。

萧暥大咧咧道“我闲着呢。教鞮奴写字。”

“哦”魏瑄说着淡淡看向魏西陵“蛮人连握笔都不会罢,教起来是否辛苦”

“没事,我把着他手写,他已经能写一首诗了。”

魏西陵冷白的脸上霎时间仿佛凝固了千年的冰霜。

魏瑄意味深长地收回目光,微笑道,“这蛮人倒也聪慧,还是彦昭教习得当。”

魏西陵剑眉微蹙,道“不知陛下此番诏我们进宫,有何要事”

魏瑄敛了笑意,正色道“是有一件事,朕获得了一个消息。风长离投靠了赫连因。”

什么萧暥蓦然怔了怔。风长离去了漠北

“看来跨漠远征刻不容缓。”

魏瑄却为难地轻轻摇头,“彦昭,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目前的国力民力尚不能支持跨漠远征。”

说罢他看向魏西陵,“皇叔怎么看”

魏西陵道“欲跨漠远征,也不是不可,我们要做充足的准备一名骑兵需要配备两匹马,两匹马交换骑乘,这就需要足够的马匹和粮草。我刚才初步估算了一下,一万的军队,实现跨漠远征,至少需要有两万马匹和三万石黍米。”

萧暥明白,要远征漠北,拿下赫连因的老巢,旷日持久,光一万人的军队是不够的,至少也要十万大军,十万军队就需要二十万匹马,和三十万石的粮食谷物。

九州初定,战马是有的,但是三十万石粮食却是个难题。

而且风长离已经和赫连因狼狈为奸。

这让萧暥不由想起前世,风长离投靠赫连因后,便将大量的北狄军队变成不畏伤痛、不知疲倦的苍炎军。

此战不能再拖延了。

他想到了一个主意,能够迅速提升国力和战力,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

“耕战。”他道。

简单的说,在屯田备战的基础上,就是仿效秦国当年,建立一套耕战的体系。重农抑商,唯有农耕和参军能获得爵位,这能极大促进农业发展和军事的强大。

但是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只有农战,没有商业的繁荣,没有市民经济,是难以长久的,秦朝的迅速亡国在某些方面也佐证了这一点。

魏西陵道“此法虽能短期促进国力,但是有伤民力,天下初定,正待休养生息。继续以此急进之法提升国力军力,恐为不妥。”

“皇叔说的对,要用此法强国强军得极为谨慎,稍有不慎就有覆国之祸。”魏瑄道,“但是现今赫连因与风长离已经联合,战事急迫,朕意,这两年先以此法强军,待到北狄覆灭,再废止耕战体系不迟。”

萧暥看向魏西陵,后者默默点了下头,为今之计,别无他法。此法虽然有不妥之处,但却能在一年之内迅速强军强国,完成远征的准备。

次日,朝会。

当魏瑄在朝会上宣布了耕战强国之策后,众臣皆哗然。

云渊首先提出了反对“陛下,天下初定,百姓疲弊,正待休养生息之际。陛下却在此时将耕战定为国策,太伤民力,稍有不慎,会使得社会动荡,诸侯复起,天下分裂啊。”

此言一出,众臣也纷纷赞同。

“重农抑商,则商业萧条,百业零落。”

“只以农耕和军功赐予官衔爵位,会失去天下士人之心啊。”

萧暥道“云中书,陛下的意思只是这两年内以耕战为国策,等到远征得胜后,则易之。”

云渊仍旧是忧心忡忡,叹道“国策更改岂是朝夕之事,说用就用,说弃就弃,庶民百姓没有那么快就能适应过来,萧将军三思啊。”

萧暥也明白,云渊说的都在理。耕战国策一旦实行,会造就一大批军功进爵的阶层。但等到赫连因被剪除后,再无战事,这些人也失去了军功进爵的通道,那么他们怎么办将会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

云渊是深谋远虑,可萧暥要解决的却是近忧。若让赫连因将北狄彪悍的士兵们都变成了苍炎,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长史廖原道“萧将军,恕老臣多言,赫连因已远遁漠北,将军为何锲而不舍,非要远征不可呢”

萧暥知道和这帮文臣讲军事战略他们未必能听得懂,他们眼中只有经济、民力、士人和社会的稳定,其实萧暥认为这也没有错,但是赫连因狼子野心,又得居心叵测的风长离相助,前世中原就是这样沦陷的,但是他又不能跟他们说前世之事,一时竟也无法回答。

“萧将军一心远征难道是因为天下已定,再无战事,将军再也没有军功进爵了”廖原尖刻道。

“廖长史,萧将军已经官拜大将军,还需要什么军功进爵,”魏西陵冷道,“长史不要以己度人。”

廖原一噎,面色灰暗,不说话了。

魏西陵又道“陛下,臣以为远征势在必行,耕战之策则可逐步推行,至于抑商有损食货,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