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陈皎一人冷待,永安侯之前对他和蔼可亲,甚至不顾侯爵身份出门相送,陈游礼却是连侯府一家人全都记恨上了,心眼不可谓不小。
另一头,永安侯归家后得知陈游礼来过。他最近因为女儿和太子的事情烦心,都忘记这位族内的后生了。
和陈氏族长想的一样,永安侯同样觉得陈游礼这人有才华,值得投资,还真有把对方安排到过国子监的想法。
稍加思索后,他一反前两天对陈皎横眉竖眼的态度,招来对方闷声问道“你是什么想法”
陈皎是侯府世子,怡和郡主的宝贝闺女,家中的事情基本都不会瞒她,加上她如今在太子手下做事,来往结交的皆是朝中大臣,永安侯他们也更加重视她的意见。
虽然他还在因为陈皎大逆不道的做法而生气,但还是决定问一问对方的意见。
永安侯摸着胡子,闷闷商谈道“我准备亲自写贴送往国子监。我瞧此子大有可为,日后也会进入朝堂,你在太子手下做事,此时趁他式微结交,将来你们也好互相扶持”
平心而论,永安侯对能写出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陈游礼十分欣赏。这跟身份年龄地位无关,而是一种诗人间的心心相惜,才子对彼此的赞叹和情谊。
最重要是,陈游礼将来会有大作为,这个时候卖好结交一二,对侯府只会有利无害。
永安侯冷静分析自己的打算,陈皎却直接拒绝道“不行。”
陈游礼不懂感恩睚眦必报,心眼比针尖还小。谁帮了他,他是半点记不住,谁要是无意间得罪了他,他能记一辈子。
更何况相比于陈游礼的人品,她其实更在意对方的系统任务
陈皎昨日见到陈游礼时便开始思索为什么对方非要进候府,上辈子过继的事情是不是阴谋
在原书中他被过继后,永安侯府的人才发现他的真面目,可惜过继礼都行过了,人也上了族谱,长安城中那么多人都盯着,他们总不能把人赶出去。
后来唯一的女儿意外去世,永安侯夫妇心如死灰,也没空管这些事了。
想到这,陈皎便心生疑虑。
不知道为何,她总觉得自己的死可能跟这个系统脱不了关系。
对方头顶的系统来历不明,又疑似跟侯府有关,陈皎心生警惕,绝不会让对方有机会贴上来沾半点亲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永安侯的提议。
永安侯现在还在因为陈皎和太子的事情生气,闻言怀疑道“哼,你小子该不会是嫉妒他吧”
怡和郡主恰好进屋,闻言嗤笑“世子出身王公贵族,受太子看重,需要嫉妒一个农家子可笑。此人如今身无功名,等他日后封侯拜相,再来与我的皎儿相提并论。”
谁都知道世子是怡和郡主的心头肉,听不得他人说半句不好,就连公爹婆母都不乐意。永安侯今天撞枪口上,讪讪闭嘴,心想自己今晚大概又要睡书房了。
怡和郡主挤兑完丈夫,却调转口风,对陈皎劝道“你爹话不中听,这事却是对你有好处”
皎儿一个人在朝堂单打独斗,相比于家族枝繁叶茂的人会比较吃亏。
怡和郡主跟陈氏族人多有旧怨,可为了女儿,这些都可以忍让。
她知道些前因后果,和永安侯观点相似。这个陈游礼看着是有点东西,女儿和他交好,将来也多条人脉。人脉这种东西,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就很管用。
比如朝堂上被人弹劾,人脉不好的人,根本没人帮你说话,一怒之下皇上把你砍了也不是没可能。
可要是有人出言帮你几句,说不定就会扭转时局,不至于孤立无援。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族和世家长盛不衰,热衷于联姻来巩固彼此间的关系。
从小在大长公主身边,怡和郡主深知这中间的猫腻。
陈皎被父母劝阻,也不生气。她笑了笑,点头道“也不是不行。不过若您和爹非要让他进国子监,我便自请退学离堂。”
永安侯被她气得直接蹦了起来,瞪大眼“你个逆子想干嘛”
陈皎叹了声气,悠悠地说“同为陈氏后人,陈游礼进入国子监后,众人难免拿我与他比较。他有才,我无才,大家有多夸赞他,便会有多贬低我。”
听到陈皎的话后,永安侯夫妇顿时愣住。
陈皎语气冷静“到那时世人会怎么说他们会说永安世子名不副实,实乃纨绔,陈游礼才华横溢,有君子之风。”
陈皎的名声会更差,陈游礼的名声则会更好相当于对方踩着她上位立人设
世人多愚昧,没人会去关心二人之间的联系,也没人会想到永安侯帮助陈游礼进入国子监的恩情。他们只会觉得陈皎这个世子学问比不上一个农家子,实乃绣花枕头。
陈皎在太子手下办事,她名声太差,太子也会受到影响,说不定会因此远离疏远他,以免自己背上不懂贤臣的名声。
被陈皎点醒,永安侯瞬间愣住,怡和郡主更是惊出一声冷汗。她转头上手掐住永安侯的胳膊,愤愤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