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138)(4 / 5)

一个奉献型的婆婆,不可能在自己生前让媳妇喧宾夺主,爬到自己的儿女头上去。

书颖当小媳妇时也没有爬到张太后头上去,只是靠着自己的私财不求她、避开她的攻击而已。

她的人设对王知敏式的女子相当不友好,只她不知道已经21岁的叶熙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

叶世钊扶灵进京后,礼部和钦天监选了良辰吉日,皇帝以下叶家近支宗室也就是叶世钊的儿孙和文武百官正式将书颖追封的叶家七位祖宗迎进太庙,然后举行大礼。

叶世钊没有实际当过皇帝,是被当今封的太皇,礼部也拟定二帝进宗庙祭祀同时担任主祭。

古代一般来说只有当家男子才可做主祭,但书颖是真正的开国女皇,怎么也不能落了她。叶世钊还在世,又是叶家的男子家主,那么加上了叶世钊后,礼部那些男子才更甘心。但是倘若叶世钊去世,那么只有她一人做主祭了,本来叶家的主祭位置应该是叶书林的。

但叶书林不可能为了做叶家主祭而放弃当皇族宗室。叶氏一族若不认书颖做正统,书林一脉就是主祭,但那就仅限于家庙,而不是天子庙,不服就分家另祭。就算是叶家的所有人,也承认叶家没有书颖就没有今天的荣华富贵。

以目前的局势,叶书林一脉要夺嫡的话,人望和功绩不太够。就算裴延庆是叶书林的亲家而支持女婿,还有军政其他主要人才和百姓的心不会支持。

礼部为了这个特别的祭祀,做了很多开创的让步,除了女子进太庙之外谁让她才是开国皇帝,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天子七庙,二帝做主祭之外,还让文德贵君和武成贵君在太庙之外跪拜,位列于裴太后之后,韩、张之前。

全体官员既不愿强让皇帝立皇夫,又不能让非书颖一脉喧宾夺主,那么国将大乱。现在的文武百姓和天下百姓就算不能百分百满意书颖,可是少有人否认,她是几百年来的第一强君。奉她为主,大家现在才有信心富国强军,解决民生。

祭祀太庙之后两日,书颖与文武大臣在紫宸殿小朝会,书颖命礼部、钦天监和工部的去天寿山麓寻龙定穴,修建叶清江的皇陵。此事议定之后,便有军部的人上奏,觉得关东大铁路已经修好,可以准备再次往北、东、西深处拓展。

这时却有财政部的何部长跳出来上奏,说流民大部分迁去关东和大琉球岛。南北两个方向的荒地都还没有开垦完,现在的朝廷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地,发动大战会徒费粮饷。

书颖沉吟一会儿,看向列位武将,淡声道“何爱卿也言之有理,此时大夏最主要的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交通、医疗,让百姓们提升生活水平。”

颇超阿绰去年刚更将到第四集团军作司令,并且换防调兵到京驻守,现在是上将军衔。他已年过五十五岁,到六十岁时,就算身体还好也得退休了。

所以他很想再打一仗,依照升衔制度,担任上将期间有了大的军功才能在短期内升为大将。那么退休时,女皇就可以恩典,让他封帅荣休。

就如退休的几位将领,当上将期间打了不少战争,当时升衔为大将,之后军垦时还打过“治安战”,追击女真残余势力,有了退休封帅的各种资历。

现在颇超阿绰年过五十五岁,又轮到驻京,搞不好就在京干巴巴驻守三年,若有事就再延长一年,然后就光荣退休了,因为无功,能不能以大将退休还说不定。

“皇上多年前地图开疆,尚未完成立界碑。此事除了军部的人能做,旁的部门做不了。怎么能因为眼前的安逸,而不早些为子孙后代谋算呢”

书颖沉默,颇超阿绰又道“关东军民屯田万里,粮食可以自给,还有关东皮草布匹防寒。现在有了火车,方便补给弹药。”

周部长道“出兴安岭以西可也不近,长途行军,补给之难不下于从燕京到临潢府。”

颇超阿绰道“不用像从前一样调动几个集团军做战,出兴安岭以西只调一个集团军也够了。”

书颖道“今年秋粮秋税还没有收上来,也不知统计下来有多少”

交通部门和水利部门的主官们不同意了,表示财政预算盈余的都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交通部门的刘部长还说“出兵漠北,去拿下现在没有人开发的地,其所耗钱粮应该可以修建从京城到武昌的铁路了。”

这时还在总参部的王逸飞都忍不住说“哪有这么夸张现在东北粮草和防寒衣基本自给,只出一个集团军的话,所耗不会超过当年北伐的十分之一。”

刘部长当初还只是个小官,但也知道这笔账,说“当年北伐的钱可是六七年的省吃俭用,打了北伐充盈的国库和各地方仓储为之一空。现在刚迁了新京,还有那么多事业要开展,延后几年再打兴安岭以西的地不行吗”

农业及农税部的周部长也跟着附和,军部的人跟着列数些打仗的理由,双方在下头争论起来。

书颖歪在龙椅上,有些头疼,聪明如她也有几分拿不定主意。

忽然安南王叶玉堂出列,奏道“启奏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