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颖带着儿女、总参部和乌衣卫、随身太监宫女入驻南院大王府邸,而耶律隆进的部分妻儿也在燕云,都搬出王府。
李玄带着乌衣卫,在燕云汉官的协助下,将南院王府前后上下都严查了一遍,因为他龙图阁的人也有精于机关暗道的,他把密室、地道也都排查了一遍才放心。
书颖在南院大王府安顿,开始在这里办公,处理军政要务,第55师、56师负责皇帝禁卫安防。
第六集团军旗下一军负责去攻打或受降顺州、檀州,另一军并负责城内外治安和看管改造俘虏,包括软禁耶律隆进的任务也交给了他们。第八集团军则朝蓟州进军,并支援第二集团军。
书颖驻扎在幽州已是五月中旬,到了第三天,就传来第二集团军的捷报,他们已经拿下渝关及附近的所有小城镇。
再过两天第一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也传来捷报,云州等九城已被攻下,燕云十六州全部收复指日可待。
燕云十六州是契丹王朝统治稳固的基础,其族原不擅农耕和生产,北方广阔地边也不能好好开发,得到十六州才使其财政和物资更为充足。
没有布置在南院的一半精锐、没有了从前的岁供、没有了燕云财政收入,上京就和大的部落没有区别了。
皇甫元均得到王司令的支援,又囤积了一个月的补给,于六月出关进入中京道,一路上除了遇到些千人以内的骑兵骚拢,并没有遇上大的阻碍。
跨海不易携带多少重跑,皇甫元均也只集了两个炮兵营,但是王司令的所辖第八集团军也有四个炮兵营,这个火力也足够攻城了。
中京离渝关不远,两路中的主力会师一起,由皇甫元均担任总指挥,王司令任副总指挥北上,十日到了中京城外。
为了节省时间,用攻城炮打破城墙,突击营就冲进去,显然他们已被吓破了胆,无法组织巷战,残余部队往北逃去。
与书颖预料的不同,其实关外城池中仍然有许多有些胡化的汉人。在唐末军阀混战时,很多汉人百姓逃往南方,也有汉人逃往北方就定居下来的。
契丹人的技术工匠缺乏,很多汉人在北方也有一份生计,这也有利于北朝政权恐固。而他们主体民族仍然多以游牧为生,其中壮丁则从军。
大军占领中京,残军可以快速北逃,普通老百姓却逃不到哪里去,他们没有自己的好马,又拖家带口的,只能留下来。
皇甫元均见这些人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张布公告临时军管政策,中京除了有战后的残破之外,倒是很快安定下来。
叶书林、颇超阿绰、野利护都等在洛京开完了动员会,便带着亲卫军快马加鞭赶回西北,二十几天才抵达了河套一带。
到三月中旬,所有西线部队集结,粮草、弹药都准备好了,西北两路汉羌百姓也都被调动起来,用马匹为大军运送补给。
本来三月中旬就要出发,却遇上一次大风雪,耽误到下旬,叶书林心底着急也没有法子。因为在路上马匹光吃所带的一点草料是不够的,必须在草原上放马补充。一路上被冰雪覆盖,大军就算能赶到上京,也是瘦马了。
七八天后,天气暖和了许多,西路大军才各带着如后世士兵的行军背包,骑着马、拖着大炮穿过广阔的北朝西京道北边内蒙草原,兵指上京。
路上遇到一些小于千人的部落,被归附大夏的羌人番军收拾。羌人番军也装备了部分国防军淘汰下来的,自己的骑射能力又不下于契丹人,对付他们就是碾压了。
因为番军是部落依内部旧俗自治,首领是世袭的,大夏先进装备不给他们,他们也无话可说。
大军行军,因为补给线太长,花费两个月才抵达上京周围,士兵们都已经把冬装棉服换成了夏季服装了。
这时皇甫元均也打下了中京及上京要道上的大部分防御堡垒和部落。若不是不等西部兵马的消息就发动总攻,围城的兵员又少了一点,打破城门却没有问题。
皇甫元均派了许多侦察兵往西边探听消息,终于有两人见到西路军的先头部队接上了头。
侦察兵两日后见着了叶总指挥,汇报南线战况,叶林书一听南路军连克城池堡垒,暗叫一声惭愧。他们一路来遇上了十几次骑兵骚扰,被往利丹木等部教训了,之后主动挑衅的人就少了。
叶书林抓紧行军,遭遇契丹禁军的骚扰,但是他们不敢结军阵对垒,只能用疲扰战术。叶书林不由得暗自恼恨,便派番军在上京四周游猎,遇上游骑不肯投降的全杀了。
番军正是想表现的时候,下手十分狠辣,忽略了叶书林的“不肯投降”四字,以语言不通为由,只要遇上了就追,追到了就杀。
等到两路大军会师时,北朝老皇帝就像元顺帝一样已经弃城北逃,攻打上京并没有花多少力气。但是都城内外的粮仓已经被搬空。
书林和皇甫元均发现就地补充粮草困难,心中有些恼怒。书林和皇甫元均都是久带兵的,也知军事史,便派了部分兵马组织俘虏降兵和上京一带的百姓进行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