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71)(3 / 6)

大异。

其实,叶家从前都困于叶世钊的悲情里,叶清江的仕途也一般,家人过得节俭一些。

如今叶世钊和叶书林坐火箭一样升官,书颖又做了皇后,加上“柳叶商行”的收入,家中自然气象不同。

叶清江和卢氏年纪大起来,折腾一辈子后,便想在晚年享一享儿女清福,家中有裴青柠、叶玉敏管家,又不缺钱,自然想过得好一些。

是以家中主子可以食不厌精,主人齐聚在家、又来了客人时更加讲究。

仆妇、丫鬟端上山珍海味,井然有序,皇甫元均不是洛京人,又出身寒门,是以有些菜色都叫不出名来。

他像是进了荣国府的刘姥姥一样,只不过他到底是有本事的年轻人,不用像刘姥姥一样故意扮丑逗主人笑。

为了不丢丑,皇甫元均也不会主动去夹一些放得远的菜,倒是书林会亲自为他盛羹、布菜,之后又有丫鬟效劳。

皇甫元均到底还是跟着诸葛寄川一起长大的,明白大户人家食不言、寝不语,不会在餐桌上聒噪。

只不过丫鬟布菜多了,皇甫元均不敢剩菜,吃得过饱了。

饭毕之后,因为要惜福养生,书林更带他去新赐的府邸的园中走一走,他才知道这里原来是郡主府。

两人在亭中稍座赏月,谈及明年武举和军中之事,皇甫元均才知,书林自从六品御前侍卫做起,他当着皇帝的心腹,每年都有升迁。

在李氏一党覆灭后,他接掌龙卫军,现在已是正四品的龙卫军指挥或者龙卫军大将军。这是禁军精锐之一,素来讲究宁缺勿滥,人员约有一万两千人。

皇甫元均倒是知道武官差遣官最大的是枢相,是正二品,以书林的年纪居然做到了正四品实权的差遣官,只怕历史上也只有霍去病了吧。

皇甫元均更觉自己和书颖的门第之别,但是他也说不出什么奉承话来。他想参加武举做官,一方面是不想再寄人篱下,另一方面是为了能离书颖近一些,倒不像一些读书人一样心计深沉。

书林又笑道“朝廷武举,也是求贤若渴,我们龙卫军中正需要皇甫兄这样的年轻人才。”

皇甫元均谦虚了一句,但没有说什么“要多赖大将军提携”之类的话,书林也不以为意。

书林却想了一想“不过皇甫兄若是入仕,我估计皇上不会将你调来我龙卫军。还有几个军比龙卫军更需要武官。”

李家倒了、杨家隐退,附庸者多被贬官,此时正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龙卫军和天武军左右是由他和裴延庆带着,出不了大事。

裴家在西军中独大,又掺和进了京城禁军里,皇帝是不太想用裴家的人了。叶家虽然显赫,但是军中也只有书禁一人,加之他是皇帝同门和大舅子,此时皇帝还不至于太猜忌他。

皇甫元均忽道“若论武艺、骑射,我倒不怕,只不过若考兵策,我怕还差了一点。便是中了,名次不会靠前。”

他陪伴书颖往返岭南的路上,书颖教过他读孙子兵法,讲过一些战争案例。

书颖一方面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入宫,另一方面她寻空教他读书时,他就会看着她出神发呆,效率也就不高了。他都来不及学习。

但他本是江湖人,仅是读过三百千和粗读过一遍四书,只算得上识字能算的人,让他写文章诗词就不太行了。

书林怔了怔,笑道“你不要怕。武举考的兵策跟进士策论不一样,没有那么严格,因为大部分武人的文章都不太好。

我这儿也有应付考试的作文模版,是妹妹小时候帮我做的。背下来二十个模版来,考试时看哪一个更合适就套一套,足够应付武举兵策考试了。”

皇甫元均瞠目结舌“这也可以她皇后娘娘还会做这个”

书林笑道“她除了不会当新郎之外,天下就没有不会的东西。小时候,我还没有读完孟子,她就能把诸子百家全背下来了。”

皇甫元均暗道颖妹果然是学究天人,武学、文章、诗词、音律、商道无一不精,难得她又生得天仙之貌。她能垂青于我,我当初能天天陪她,我一生也没有白活。只盼入得官场,或许将来还能见她一面

他想着又心头一酸,之后与书林谈话就有些心不在焉了。

翌日一早,书林起来练功,路过皇甫元均的客院,发现他也起床了。他便相邀他一起去园子里练功。

皇甫元均久习“正反叶氏六剑”,反而云天楼的两仪剑法、八卦掌还没有这么常练。而书颖也传过他一些她悟的心法。

此时书林提出跟他切磋一二,皇甫元均没有拒绝。书林自然是用“正反叶氏六剑”,皇甫元均初时用两仪剑法和巴山剑法,可是斗至急处,身手比脑子更快,他熟悉书林的剑路,忍不住也用了半招“叶氏六剑”而没有察觉。

书林心中一屏,便将剑法使出更加精妙,一招接一招进攻,可是最后总能被他有惊无险地躲避化解。

书林本不是笨蛋,久在官场,心机更为深沉,他只是不够阴毒而已。原来他对皇甫元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