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太后翻了一页书,见写道“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
这是黄庭经之治生篇,她默默地念诵了两遍,若有所得,便慢慢地放下书,合眸消化。
太监宋昭自外进来,见太后闭眸静气,便站在身边等候。
片刻太后睁开双眼,问道“何事”
宋昭小声“娘娘,皇叔进宫了。”
杜太后眉头微蹙“这时候他来又是做什么”
宋昭苦笑道“想来,该不至于还是要掼杀宫中内侍了吧。”
杜太后横了他一眼“你还好意思说,皇上身边那些人也是得管教管教,平时就不听我的话,更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皇叔上次所做,好歹给他们一个教训,这两日不是安静许多了”
宋昭躬身“是,是奴婢先前管教不严,娘娘恕罪。”
杜太后叹了口气,站起身“我怎么会怪你,你的用心我难道还不知道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那些人虽叫你一声千岁,心里却各有主意,一不小心怕还把你踩下去呢。”
宋昭忙道“有太后给奴婢撑腰,奴婢是不怕的。”
杜太后似笑非笑地瞥着他“光有我那可不成,你最大的靠山是谁,你心里横竖有数。”
宋昭貌似惶恐“奴婢对太后娘娘的心意天日可鉴。”
杜太后又叹了声“罢了,别说你了,如今我们孤儿寡母的,难道不也靠着他谁还敢得罪不成比如这皇宫内廷,还不是任由他来去自如这若是先皇还在唉”
宋昭听出太后的话里有些怨念,便温声道“皇叔虽然不必传召而可出入宫廷,可除了上次掼杀王升,平时还是极规谨的。”
杜太后道“但愿如此。”
宋昭回头对着门口使了个眼色,小太监捧着一个画漆雕龙的匣子走上前来,宋昭亲自取来,打开之时,却是一颗红色丹药,清香扑鼻。
杜太后精神一振“这莫非就是天师给本宫新炼制的仙丹”
宋昭道“正是,才刚刚送进来。”
杜太后忙道“快传甘泉水。”
服了丹药,杜太后脸色好了很多,抚着胸口说道“这些日子我始终心里郁郁,吃了天师所炼仙丹,才觉舒坦。”
宋昭道“天师是有能为的,如今民间奉之为仙师,所到之处,民众参拜,山呼海涌。”
杜太后双目放光道“尽快召他进宫,本宫要同天师面谈。”
正说到此时,外间小太监赶来“娘娘,皇叔已经过了敬胜门了。”
“他是要来见本宫的,”杜太后点头,又问宋昭“皇上在做什么”
宋昭道“这”他的脸色有点为难,谨慎地说道“皇上仿佛很喜欢新选进宫来的秀女们,这几天每每传召。”
杜太后脸色微变,欲言又止“罢了,他喜欢这些,总比学那下流法门要强只是你叫个人悄悄地去告诉一声,说皇叔来了,叫他收敛些。”
宋昭果真派了个心腹太监前去传话,不多时,这边楚直已经到了。
入内向太后行礼,太后赐座,笑吟吟道“我正想叫人去传你进来说话,可巧就来了。”
楚直道“不知太后传臣是有何事”
“无非是闲话家常,”杜太后亲切地一笑,又道“另外,最近听说南边闹哄哄的,我也不太懂,就想问问你的看法。”
楚直说道“南越女王派人出使西都,西都国主当面羞辱南越女使,臣断不出月余,两国之间必有战事。”
杜太后大为喜悦“如此甚好实在是天助我东平,若两国大乱,我东平便可趁机灭南越吞西川,不在话下。”
楚直挑了挑唇“太后所言极是,这天下迟早归东平一统。”
杜太后极其舒心,不知是吃了那仙丹的原因,还是因为这好消息,便咯咯地笑了几声。
她眼波闪烁地望着楚直道“若真能如此,希正功不可没,定也要叫皇上加倍厚赏才是,只有如此也才见明君贤臣相得益彰,你们君臣必然名垂青史。”
楚直看她神态仿佛轻佻,却不动声色“多谢太后,是了,皇上何在”
“哦,皇上,”杜太后的笑容一僵,含糊道“此时该是在从侍书郎读史吧。”
楚直道“皇上年少,用功虽是好事,但也不宜过于操劳。对了,听闻太后为皇上选了几名秀女,不知姿容如何,有无可当国母之相”
杜太后有点意外“这个么,据我看来虽都姿色不错,但若说立为皇后到底出身尚有欠缺。”
楚直竟说“今日无事,臣愿一观。”见杜太后又愕然之色,楚直道“臣心里倒也有几个国母人选,看看太后喜欢什么样的,心里也好有数。”
杜太后仗着药力,毫无拘束地笑了几声“你是皇上的皇叔,乃是长辈,先前选人的时候,本也想叫你过目,只是知道你忙于国事,未必在意这些琐碎,如今你愿留心,我不知多高兴呢。”说着就命人去将这次进宫的那些秀女带来。
两刻钟不到,才进宫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