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醍醐灌顶(3 / 3)

咋拼”

唐成刚马上让齐磊取来纸笔,一边说,一边比划。

“第一步,塑料厂不换了。现有的生产线趁还能出个好价钱,全部清出去”

两人一听,惊了,“就就这么卖了”

“对”唐成刚魄力惊人,“石头说的对,没啥技术含量,越往后竞争越大,卖了就卖了”

“然后呢”

“然后和政府谈收购药厂。不是那块地片值钱吗我也不要了。咱们就要原有的工人,还有药品专利,以及准入手续。这应该花不了多少钱吧而且,解决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还留着一块地,政府应该很乐意为之吧”

“”

“”

唐成刚“再把塑料厂的场地和车间一分为二,一部分引进进口的包赚设备,改建成包装厂。”

“另一部分留给药厂,重新引进生产线。”

“这”

所有人都听懵了,这真是一个疯狂的计划。

“你有那么多钱吗”吴连山提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唐成刚现在财大气粗不假,卖掉生产线也能回流一部分资金,即便收购药厂的资金压力不大,可是后面呢

引进包装生产线、药品生产线,改建两个厂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得花大价钱,能把唐成刚掏空。

而且,这还不算完,药厂、塑料厂加在一起,一千大多的工人啊

怎么养

唐成刚就算在尚北是首富,可那也只是尚北屁大点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个私企小老板,能有个千万资产已经算他了不得。

但是,这么大一个摊子,千万资产哪支撑的起来

“成刚,你这个不现实。”

吴连山在专业的角度给他分析,“即便你可以质押资产,向银行贷款。但是,一个没有地皮的废厂、一个还没影的新厂,银行也要考虑风险,数额不会太大。”

“就算你转股份制抵销一部分运营成本,在到达盈利点之前的这个周期,你也很难支撑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你撑得住吗”

众人纷纷点头,赞成吴连山的说法。

却不想,唐成刚目光炯炯,一副高深之态,“我当然知道很难支撑到盈利。所以,最更关键的一环,就是马上找到一个盈利点,来弥补两个厂子的消耗”

“哪”

只见他一指齐国君,“老齐,你你才是这个大计划的关键”

齐国君“”

齐国君脸都白了,开啥玩笑,他可没唐成刚和吴连山那两下子,“我”

“对”唐成刚异常认真,“你去把副食厂给我拿下”

“咱们做精米加工,接政府福利订单,走冷链,这些都是能马上变现的项目。做的好,这边再省着点花,应该能支撑下去”

齐国君,“开啥玩笑我哪能担得起这么重的担子”

唐成刚,“不需要你担。国君啊还不明白吗”

唐成刚有些急了,猛的看向齐磊,“石头之前说那叫啥来着”

齐磊大声回应,“产业链”

“对,产业链”唐成刚一拍大腿,看着齐国君,“你还不明白吗你不会营销,我来。你不会财务,有连山。”

“包装厂在对外营收的同时,为副食厂和药厂后勤支持,副食厂则撑起咱们最艰难的这段时期。”

“我来负责咱们三个厂产品的营销,把东西卖出去连山管住资金链。你啥也不用操心,抓好三个厂子的生产,保质保量,就是头等功臣”

“咱们不当小老板了,集团化经营,做一个品牌出来”

“”

“”

“”

剩下的五个大人都懵了,集团经营品牌

这些名词,在1998年的东北小城,就跟做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