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高度重合。
不过,在艾文曾经学过的历史教科书里,似乎很少提及这个朝代的相关内容。
毫不夸张的说,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就是个一没历史名人,二没独特的成就,三也没轰动性历史事件的“三没”王朝。
连历朝历代的“普适性娱乐活动”揍北边不老实的蛮子,在这一时期都销声匿迹。
当然,这一问题这倒不是光耀王国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了。
根据通史记载,在光耀王国时期,北边冰原常年劫掠骚扰边境的蛮族,历史上第一次向中央王国表达了臣服,并接受了光耀国王赐予的荣誉贵族头衔,以雇佣兵形式为王国征战。
而这也为后来北方蛮族建立的多伦多王国成为波迪亚帝国的附庸国,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不过,这部分知识貌似教科书上并不怎么喜欢讲,至少艾文以前就没学过。
但不管怎么说,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朝式王族曾经主宰这片大地的事实。
至于暮式一脉的先祖,便是那位老国王突然驾崩后仓促继位,却仅当了三天国王,就因被暗杀而人死国灭的三日之君朝淼。
这位末代君王的独子暮霭,便是暮家的源头。
没错,暮家原本应该姓朝。
甚至可以算是光耀王国最名正言顺的嫡系继承人,前前代王朝的“王室余孽”。
至于建立波迪亚王国的月式王族,为什么没将暮式赶尽杀绝,似乎改了个姓就算了,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按照通史上的专家分析,首先一点,就是合众国所在的这片地区,自古以来的文化就有优待前朝王室遗族,以此来稳定各地贵族领主的传统。
不过这个并不绝对。
而且一般即便是没杀,新王朝也不会让这些王室遗族太好过,所以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朝式一族与月式一族间的特殊渊源。
别看月式最终代替了朝式,建立了新的王朝,但这次改朝换代,史学界其实是有争议的。
通史明确标注,不少史学家认为波迪亚王国帝国依旧延续了光耀王国的法理,应该算是同一朝代王室成员间的权力交接,而非普世意义上的王朝更替。
因为两个家族亲缘关系,实在是太近太近了。
传说中,最初都起源于大陆东北部的朝、月两族,曾着同样的祖先。
是否源自相同祖先这点暂且不谈,但两族从有记载以来,确实一直是最坚定的盟友。
并且在光耀王国立国前几百年,就已经开始世代联姻。
不是我娶了你姐姐,就是你娶了我姑姑,甚至某些子嗣实在不旺的,可能还会从对方那里过继一个孩子过来。
总之,漫长的时光过后,双方的血统估计已经混合的相当均匀了,说是一家都完全没问题。
没合并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没舍得把两个伯爵爵位变成一个。
甚至在光耀王国立国后,被封为北地大公的月式一族,不少成员更是光明正大的享有光耀王国的王室继承权,号称“不姓朝的王室”。
所以,在朝式王族嫡系血脉日渐凋零,国家也因昏君频出而山河日下,叛军迭起的时候,当代北地大公站了出来,以“拥王护国”之名团结各地贵族,带兵东征西讨成功剿灭叛乱,并趁大胜之势宣布要接过王冠。
原光耀王国上下,愣是没有几个表示反对的。
甚至包括连续痛失亲人的朝霭王子本人。
最终,王冠就这样莫名其妙,却又似乎理所当然的完成了交接,那一代的北地大公成为了新的光耀国王,并在年底将国家之名从光耀变为波迪亚。
至此,光耀王国成为历史。
而朝霭王子则在宣布该姓为暮后,带着妻儿黯然离开王城,最终在河东清河地区住了下来。
也许是考虑到双方的特殊关系,出于补偿心理,也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
总之,上台的月式不但没有对暮霭这个“前朝余孽”暗下毒手,甚至还将其封为清河大公,而且还是实封的大公。
现在的莱恩市,旁边的上河市、多川市,以及三途市的大部分地区,都曾是清河大公所辖的领土范围,约等于半个艾尔德文郡,还全是最富裕的地方。
说实话,这番神奇的操作,着实让艾文感到震惊。
毕竟,在某人的观念里,就算是亲戚又怎么样
隋唐如何后周与宋又如何
这玩意即便不当场赶尽杀绝,那不也得严密的圈禁起来,过个十几年再xxoo吗
结果就就这就这
然而,人家真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最终,艾文也只能把这归咎于文化差异了,不然还能怎么办
花了大概半个小时,两本书相互对照,艾文终于看完了第一卷。
其实,除了前三页记载的家族起源外,后续的内容并不算多。
主要都是介绍迁移到清河后,暮式在一百年的时间里渐渐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