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机炮(1 / 2)

当李云龙带着部队打上来的时候,也只是围在外头不着急进攻。

因为直到这时,那些假扮成“自卫军”的战士才有机会混进去要混进“自卫军”并不困难,“自卫军”本身就是游击队性质的服装不统一,还有许多“自卫军”成员是从土匪转化而来纪律十分松散,混进几十号人根本就没引起任何怀疑。

做好这些准备后,李云龙才下令“打信号弹”

“腾腾”几声,三发红色的信号弹直冲云宵。

这是八路军空地协同的信号毛熊的“拉5”的确优秀,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配通讯设备。

毛熊自己用的“拉5”是配有通讯设备的,但电台这东西毛熊自己都不够用还要从鹰酱那进口在鹰酱输送援助前,毛熊许多战机也是依靠打信号弹传递信息。

因此,其出口给八路军的“拉5”当然不会带有电台。

空地协同就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用信号弹或是信号板给航空兵发信息。

早就盘旋在附近空域的六架“拉5”在看到信号弹后,马上就朝信号弹的位置集中。

这六架“拉5”是俞平亲自带领的。

当俞平向王学新提出作战请求时,王学新初时还不同意他出战。

“如果是以前,我不反对你出战”王学新说“但你现在是第二航空队队长,整个航空队都需要你指挥。你要是出任务,航空队谁来指挥”

接着王学新又补充了一句“俞平同志,你求战的心理我能理解。但你现在要从飞行员这个角色转变过来,总是要有人指挥作战的希望你能尽快适应这个岗位”

“营长”俞平回答“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尽快适应这个岗位”

“怎么说”王学新疑惑的问。

俞平解释道“我认为身为一名指挥员,我首先要应该了解自己的飞机及其作战性能,如果这些都不知道只是用一些纸面数据做参考”

于是王学新就明白了。

俞平是说他以前飞的是“霍克81”,现在突然转变为“拉5”,难免对其实战性能没有精准定位,这样一来在将来的指挥中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估计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王学新想想觉得也对,尤其此时还只是初战,鬼子在大青山钢铁厂方向完全没有准备,预计不会有大规模空战,这时就是俞平这个队长了解“拉5”基本性能的最好实机。

想到这,王学新就点头答应了,机场就暂时由王学新指挥。

六架“拉5”,只有俞平驾驶的战机装有电台。

俞平一见到信号弹就马上向王学新报告“发现我军信号弹,请指示”

王学新想也不想就下令“轰炸钢铁厂,注意,不要轰炸核心区域,主要轰炸工厂周围的围墙”

“明白”俞平应了声,然后就向跟在两侧的战机打了个手势,率先向钢铁厂方向飞去。

不到两分钟,钢铁厂就渐渐的出现在俞平面前。

但这时空中突然出现两个小黑点,俞平第一时间就判断那是鬼子的98轻爆,虽然因为距离太远他根本就看不见细节。

这是一名飞行员的直觉,或者也可以说是经验。

直觉就是一种第六感,仗打多了一看黑点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大概判断机型。

但也不完全是直觉,因为黑点虽然是黑点,但却可以大致判断出它的飞行速度。

根据其飞行速度再猜机型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但这时俞平不由皱了皱眉头。

六架“拉5”只有他一架有电台。

如果这六架“拉5”是执行同一个任务,比如轰炸钢铁厂,那就没什么大问题。

其它战机只需要跟随俞平接近目标然后按计划把火箭弹打出去就行了。

但如果执行两个任务,也就是一队轰炸钢铁厂一队拦截敌人侦察机这就麻烦了,另一队很可能就会与部队脱离无法汇合。

考虑了一会儿,俞平当机立断朝两侧打了个手势,命令他们继续按原计划轰炸钢铁厂,他孤身一人脱离机队去拦截敌机。

俞平这么做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其它战机如果“按原计划进行”,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自己又对整个战局形式有全面的了解,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于是就尽可能减弱因为通讯设备不足带来的指挥上的问题。

“拉5”战机速度很快,俞平因为担心节外生枝所以用最快的速度飞向两个黑点,只眨眼间就迎上了敌人。

俞平估计的没错,来的果然是鬼子的98轻爆侦察机。

速度快也有速度快的麻烦,俞平发现“拉5”这种高速战机其实不太适合对付98轻爆这种低速战机。

“拉5”最高时速650公里。

98轻爆最高时速423公里。

两者相差两百多公里,再加上鬼子的98轻爆是以侦察为目的的,根本就没想过会有敌机出现,因此一直以三百多公里的时速飞行估计鬼子在看到“拉5”之后依旧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