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的确没让王学新失望,他们在发现鬼子在北城失利后马上就掉转枪口对准了鬼子
相比起北城,南城就更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
因为鬼子留在南城的不过就只有两三百名宪兵和后勤人员,而伪军却有三千余人运城的伪军总数有五千余人,其中有两千余人被鬼子带往北城一同进攻。
被带往北城的伪军是属于战车更强也更“忠心”的伪军主力,这些部队大多是顽军正规军投降的编制。
另三千余人则是土匪、地痞、或是要饿死讨生活的流民等等。
这些人因为士气差、忠诚度低随时会“反叛”,鬼子带在身边一起作战都不放心也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于是南城就是三千多伪军打几百鬼子的局面。
一时整个运城都是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到处都是喊杀声形同炼狱。
这场战斗整整打了一晚,到第二天天亮时分才彻底结束。
之所以要这么久,是因为被围困在北城的鬼子始终不愿意投降负隅顽抗这是在池上贤吉意识到无法突破包围圈返回南城后的情况。
或许是因为池上贤吉习惯了跟八路军打游击,有句话叫“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最后关头也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战术。
这的确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如果鬼子是成组织、成规模的,敌我双方防线分明,这场仗就花不了多少时间。
八路军的兵力及战略优势摆在那,鬼子想不输都难。
但如果鬼子分散在各个角落,比如躲在废墟中,断墙后,甚至是残缺的楼房里在这样的状态很容易就会出现敌我不分的“友好伤亡”。
这么打了一会儿,王学新就觉得没必要这么打,于是一个电话拔到李云龙那,建议道“团长,咱们这一仗可以缓一缓”
李云龙是个急性子,他一张口就反驳道“缓啥缓这八字就剩下最后一笔了,到这时候还说缓你要是缓,不就是给鬼子喘息的机会吗”
“团长”王学新反问“鬼子有援军吗”
“目前没有”
王学新又问“鬼子能逃得了吗”
“想得美都让咱们给包圆了,还想逃”
王学新说“就是啊,鬼子这又没有援军又逃不掉,你急啥呢这乌漆麻黑的让这么多战士进去搜人,打一晚得付出多少伤亡咱等明天天一亮,坦克开上去往里头一阵乱轰乱撞,还不几下就把他们收拾了犯得着急于一时吗”
李云龙一想,觉得也对。
军情紧急是没错,但有时也有把握了主动权不急的时候。
比如现在,如果我军稳住阵脚等天亮,那急的就是鬼子啦
李云龙这是带着往常八路军的作战的老思维,习惯性的以为要是天亮前没把鬼子吃掉到嘴的鸭子就要飞了。
现在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明白过来,当即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巩固防线。
而这时南城已经响起了一阵阵欢呼声伪军已经消灭了残余的鬼子投诚了,百姓也顺利从鬼子手中救了出来。
直到这时赵刚才松了口气,他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好消息向总部报告。
首长那当然是一夜都没睡。
他此时担心的就是百姓的伤亡,虽说战争状态百姓的伤亡不可避免,但八路军是一支来自人民的部队,尤其附近百姓听说八路军要打运城,各地百姓和游击队纷纷主动参与协助八路军的后勤运输、送情报甚至直接投入战斗。
在百姓这种无条件的支持下,首长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如果鬼子对运城展开大屠杀,或者战斗结束后百姓死伤太大,怎么跟那些帮助过我们的父老乡亲交待啊
因此,战斗一打响首长就背着手焦急的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每隔几分钟就问一下情况。
直到参谋长兴匆匆的拿着电报到首长面前,激动的说道“首长,虽然北城的战斗还没结束,但南城顺利解放了,百姓只有几百人的伤亡”
首长一听这话立时就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紧锁的眉头也就此舒展开来。
“很好嘛”首长点头赞道“这功劳可一点都不比打下运城小喔而且给我们部队开了个好头,往后的进攻仗就得这么打”
参谋长笑了起来“首长,这是小东北设下陷阱让鬼子往里跳,鬼子被骗了一回,下回就不灵了”
“这回可以用调虎离山,下回就可以用暗渡陈仓嘛”首长说“三十六计轮着用,还怕鬼子不上当”
“对对”参谋长说“总之就是要注意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
首长转身将目光盯在地图上,略一思考就接连下了几道命令
“命令独立团加强南城的防御,以防鬼子突入南城继续危害百姓的生命安全。”
“命令百战团接受南城的俘虏,并组织民兵维持治安,以防不法份子及汉奸叛徒乘火打劫作奸犯科”
“命令坦克营做好战斗准备,天色一亮马上歼灭北城鬼子,绝不姑息”
参谋长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