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时机(1 / 2)

进攻晋绥军的是安达二十三的第38师团。

安达二十三是个典型的帝国军人,他没有耀眼的战绩同时也没有犯过什么错误。

如果说他的一生有什么让人称道的事迹,那就是战败后很干脆的承认了自己的罪行然后自杀,这行为与其它战犯磨磨蹭蹭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安达二十三正站在装甲车上举着望远镜望向晋绥军的防区。

铁丝网,战壕,正斜面上错落的火力点,还有稀疏的几个碉堡工事

看到这些安达二十三就放心了。

相比起八路军的战术,安达二十三更喜欢对付重庆方面的军队,至少这些对手是摆在桌面上看得见的。

不像八路军,所有工事都在反斜面,帝国火炮甚至找不到目标下手。

放下望远镜后,安达二十三朝后方一挥手,炮声就响了起来。

这是帝国军队标准的进攻程序,先用炮火将对方火力点一个个敲掉,如果敌人的炮火胆敢还击,那么顺便将他们的炮兵摧毁。

在炮兵方面,安达二十三对自己的部队很有信心,华夏因为海岸线被封锁以及兵工厂被占领,炮兵已处于绝对的劣势。

事实上,安达二十三此举还有将敌人炮火吸引出来的意图。

为此,安达二十三还派出了五架98轻爆带满炸弹在空中巡逻,一旦发现敌人炮兵阵地,它们马上对其轰炸并将其位置报告给炮兵。

安达二十三相信,在这种空地协同下,帝国炮兵毫无疑问能全面压制敌人炮兵

如果能将敌人炮兵吸引出来并彻底摧毁,帝国的士兵和坦克就能放心的发起冲锋。

“很简单的一场战斗”安达二十三带着狰狞的面孔对参谋说“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处理敌人的尸体了”

参谋们发出一阵十分嚣张的怪笑。

楚云飞此时正处于尴尬的境地。

358团拥有一个团属炮兵营,装备的是仿苏罗通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战炮,射程10公里。

这款炮是太原兵工厂于1939年仿制成功的,累计生产了150门左右,只不过在之后的战斗中损耗大半,此时全军只剩下47门。

358团作为晋绥军的主力团,一个团就配属了其中的十八门。

然而,楚云飞却知道这些火炮现在是什么情况。

敌人的飞机就在头顶“嗡嗡”的轰鸣,在掩体中做好伪装的18年式火炮如果开火,其火光和烟雾马上就会被飞机锁定位置。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不用多说了,这些被当作宝贝似的火炮很快就会被鬼子摧毁变成一堆废铁。

但是

如果这些炮不开火,就意味着前线的火力点将一个个被敌人炸毁,接着敌人还会在炮火的掩护下冲锋。

何况,如果火炮始终不能开火,那有跟没有又有什么区别

这让楚云飞在指挥部里急得团团转。

此时的他已深深体会体系化战争的重要,在这种战争中,只要有一个短板就会被敌人全面压制,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现在,晋军就是因为没有飞机而全面丧失制空权,于是一层压一层导致整个作战体系的崩溃。

楚云飞有时都觉得奇怪,那些装备落后得多的八路军为什么能在鬼子的打击去应对自如,甚至还能屡次击败对手。

“团座”孙铭报告道“鬼子上来了,十几辆坦克是否要把火箭筒派上去”

楚云飞犹豫了一下,回答“不,再等等”

“可是团座”孙铭有些急了“三营的弟兄们伤亡惨重,已经快坚持不住了”

孙铭以为楚云飞是舍不得刚生产出来的百余枚火箭弹。

“让他们坚持住”楚云飞果断的下令“没有命令不准后退,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是”孙铭应了声就把命令传了下去。

楚云飞不是舍不得那些火箭弹。

其实也可以说是舍不得。

总共才一百一十几枚,打完就没了。

在炮兵不敢动的情况下,这些火箭筒很可能是358团唯一能挡得住鬼子的东西。

然而,此时战斗才刚开始不久,敌我分界十分明显,这时候把火箭筒调上去,很可能会遭到敌人炮兵的压制而损失惨重。

因此,楚云飞只能沉住气,等战斗进入白热化敌我相互交错时再发起反击,尽管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得不如此。

楚云飞此举是在冒险。

因为鬼子坦克加火炮的进攻,很可能会一接触就打得位于一线的三营溃逃,于是就没有所谓的“敌我交错”。

幸运的是三营没有溃逃,这或许与楚云飞平时的训练有关。

其实也与楚云飞的团部自始自终都没有后退有关

楚云飞的团部距离前线不过两里,鬼子坦克只需一个冲锋就能将机枪子弹打到团部。

如果是其它部队,肯定是第一时间就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