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长乐二年春闱殿试,邬宁见过季思礼。
他写得一手好文章,于众多进士中亦可拔得头筹,然而因其父与保皇党来往密切,燕贤极为不喜,所以只位列二甲第十七名。
这名次自然是不公正的。季思礼寒窗苦读十几年,却落得和父亲一样怀才不遇的下场,愤懑难平又心灰意冷,终日将自己关在府里借酒浇愁,没隔几个月便被外放到远地做了个小小县官。
长乐四年,燕氏一族彻底败落,邬宁重掌帝王权柄,当时朝堂上正是用人之际,保皇党又提及被外放的季思礼,想请邬宁召他回京。
邬宁看过季思礼的文章,也觉得此人颇具有宰辅之才,便顺水推舟下了一道圣旨。
季思礼却尽显书生意气,抗旨不遵,拒不回京。
可若说他有异心,那是冤枉,他还真哪方势力都没有投靠,就守在小县城里当他的小县官,正经一个两袖清风为百姓所拥戴的父母官。
邬宁没法子强行绑他回京,更不能以抗旨的罪名一刀斩了他,这事闹了一阵,也就不了了之了,直至长乐七年,天下大乱,季思礼所在的扈州被藩王占据,藩王知晓季思礼是个有本事的人,便将他请到帐下,意图拉拢他做谋士。
季思礼那股子傲劲不减当年,誓死不愿投身反贼,就当着藩王的面挥剑自刎了。
消息传入京城,惹得大臣们唏嘘不已,赶忙为季思礼请命立庙,将他的忠贞事迹编撰成戏文,宣扬于九州,其目的自然不是要让季思礼名垂千史,不过是盼着各地官员能够争相效仿。
正所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当然,这种蠢货举世罕见,莫说换个皇帝仍旧该干嘛干嘛的官员,邬宁自己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想死。
季思礼是博才多学不假,可骨头太硬,气性太大,太不知变通了。即便邬宁有心要重用他,也得先磨砺磨砺他的性子。
因此这将近一年时间以来,邬宁偶然碰着那几个侍君,都会同他们说说话,或到他们宫里稍作一会,心情好了还会留下用膳,唯独对季思礼是从来不理的。
“陛下”季思礼大抵知晓他在邬宁跟前谈不上什么情面,脸色愈发的苍白,那双修长白皙的手紧紧攥着衣摆,很是艰涩地说道“我父亲,对陛下是一片忠心,他是为着陛下才遭此大难。”
邬宁笑了笑,又荡起秋千“你父亲是因受所临监而入狱,如今案情尚未查明,照你这意思,难不成有人陷害他”
季思礼猛地抬起头“我父亲一生为官清廉绝不可能做出贪赃枉法的事”
“监察院那边可是人证物证聚在,只等逐一核实了,就算你对天发誓,以命相抵,也不能为你父亲脱罪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陛下真以为我父亲能等到洗脱罪名的那一日吗只怕”季思礼眼睫一颤,不似方才那般掷地有声“只怕,用不多久,便会被人戕害狱中。”
哎,尽说废话。
他是真不会求情啊。
邬宁荡着秋千,心不在焉的想,季思礼抗旨那年二十三,自刎那年二十六,将近而立了还这么气盛,八成得四十来岁才能学会做人。
“陛下”
看吧,又急。
邬宁脚尖一蹬,将秋千绳打了个旋,拧拧歪歪的看向季思礼,这一看不打紧,竟在季思礼那双漆黑的眼珠里看到了晶莹剔透的泪光。
啊忘了,这一年的季思礼心高气傲且禁不住半点打击,遇事只会躲起来借酒消愁,估摸着,是外放扈州那段日子才养成的硬脾气。
那就好办多了。
邬宁收回视线,转转悠悠,绯色裙摆如桃花瓣一般绽放,华贵的丝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你想我怎么帮你呢”
季思礼明显松了口气,泛白的手指重新有了血色,他犹豫了一瞬说“可否将此案交由鸾司卫查办”
燕家颠倒黑白,好歹还讲究一个王法,生怕落人口实,而郑韫却是不管这些的。
邬宁抿唇,嘴角微弯,正欲再刁难刁难季思礼,忽听不远处有人低声唤道“陛下。”
邬宁偏过头,见是慕徐行,飞快地眨了两下眼睛,抬手示意季思礼平身。
季思礼自是不愿在慕徐行面前太过狼狈,默不作声的站了起来。
“你怎在这”邬宁笑着问。
“刚从藏书阁回来,正巧碰见陛下。”
邬宁忽然想起,她之所以在这荡秋千,就是为着等慕徐行“用过午膳了吗”
“还没。”
“正好,我饿了,一块去你那吃吧。”
“嗯。”
慕徐行神色淡淡,看上去不大愉快。
邬宁便以为是藏书阁的郎官不听他使唤了,不禁蹙起眉头,也顾不得再摆弄季思礼,转过身吩咐道“季和裕的案子,朕会命鸾司卫查办,你不必太忧心,回去等消息吧。”
季思礼垂眸,恭敬的拱手施礼“多谢陛下。”他说完,便走了,仿佛多留一刻都是一种煎熬。
邬宁无暇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