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翠丫,这点小小心意,还望你不要嫌弃。”翠丫娘手上捧着双鞋子,感激道。
荣楚见是一双棉鞋,忙道“桂芬嫂子,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真的不用这么客气,这鞋子你拿回去吧。”
王家的情况本就不好,给他做这一双鞋子不知道得省多少顿口粮,他怎么能收
“大郎,你就收下吧,你救的不止是翠丫,还是我和我婆母的命。”翠丫娘诚恳道“要是翠丫出了事,我和我婆母也活不成了,不过一双鞋子而已,不足以抵消你对我们一家人救命的恩情。”
荣楚听到她这样说,只得接下了鞋子。
确实如她所言,原文中翠丫出事后,她和王奶奶承受不了丈夫儿子唯一的孩子没了的打击,也先后病逝了,如今他救下了翠丫,她和王奶奶的也能活下来。
这是王家人的心意,他要是执意不收,她们孤儿寡母的不会心安。
见荣楚收下了鞋子,翠丫娘高兴极了,带着翠丫又给荣楚鞠了三个躬。
荣楚扶起她们,看向翠丫道“现在坏人死了,你再也不用怕了。”
“嗯,我不怕了。”翠丫笑道。
荣楚揉揉她的头,看了看旁边的荣娟,笑道“去和小娟玩吧。”
翠丫便看向娘,“娘,我能和小娟玩一会儿再回家吗”
翠丫娘点点头,“去吧。”
现在孙家父子死了,村里安全了,她也能放心让孩子出门。
两个小姑娘手拉着手高兴的跑了,荣安也跟了上去,他们跑远了,笑声还远远传来。
荣楚笑了笑,送走翠丫娘就回屋睡下了。
孙家父子死了,村民们都放心让自家孩子出门了,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村民都不敢再上山,很多人都看到了孙狗剩父子惨死的画面,吓得连做了几天噩梦,其它人听到他们描述也都吓得不行,生怕上山再遇到野兽。
直到过了个把月,孙家父子的死带来的影响慢慢消散,大家才陆陆续续往山上去捡柴火和打猎。
“荣楚哥,我的脚终于好了。”这日,冬麦的夹板拆了下来,走路一点也不觉得脚痛,她很是高兴。
一个月没怎么出门,她都闷坏了。
荣楚嗯了一声,不放心道“虽然拆了板子,也不能走太多路,得再养养。”
“我知道。”冬麦点点头,只要能自己走路,不用人扶她就满足了。
她到屋里将装钱的小匣子拿出来,坐在桌子前开始数。
这一个月来,她做了近五十对护膝,荣楚哥也做了二十来场席面,他们家每天都有一笔进项,因为都是铜板,钱袋很快就装不下了,荣楚哥就做了一个用来装铜板的小木匣。
如今小木匣都装满了,她点一下数,等下拿到镇上去换银子。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一枚一枚的数着,荣冬麦脸上的笑意也更浓。
荣楚见她数得这么高兴,也不由得笑了,自从他们家做手艺赚了银钱,荣冬麦就养成了一个数银钱的习惯,每天睡觉前都会数一遍家里的银钱。
现在只是数铜板就这么开心,以后数银子岂不是高兴得连觉都睡不着
“一千六百二十三,一千六百二十四。”冬麦数完最后一个,高兴朝荣楚道“荣楚哥,咱们家有一千六百二十四文钱了。”
一千六百多文钱,好多啊,这些都是她和荣楚哥赚的,太有成就感了。
荣楚笑了笑,道“那赶紧去镇上换银子吧,这天看着要下雪的样子。”
“好啊。”冬麦一边应着一边将铜板装进匣子。
被自家有这么多钱惊呆了的荣安、荣娟也来帮忙,姐弟三人高高兴兴的装好铜板,跟着荣楚往镇上去了。
到了镇上,他们直接去钱庄把铜钱换了,拿到银子后,荣冬麦更高兴了,笑得都合不拢嘴。
“就一两六钱银子,瞧把你高兴得,不知道的以为你有几百两银子在身上,小心被小偷盯上。”荣楚实在忍不住出声道。
冬麦道“一两六钱银子虽然不多,但是我们自己赚的,只要我们能赚银钱,就能积少成多,有几百两银子在身上的一天也有可能实现。”
这话没毛病,荣楚无言以对。
这时天已经下起了小雪,荣楚道“咱们赶紧去买东西,然后回家吧,等雪下大了路不好走。”
“先去买丝线和布吧。”冬麦想了想,再道“还要再买几斤棉花,咱们每人再做两件厚棉衣。”
天气越来越冷了,之前的薄棉衣已经不够保暖,现在手上有银钱了,她就不再省这些衣衫钱,不然着了凉还得花更多钱看病。
“我想吃肉包子可以吗”荣娟谗嘴道。
荣安问“我的鞋子短了,能做双新鞋吗”
大哥回家给人做席后他们家的伙食就变好了,他胖了,个子也蹿高了不少,入冬才做的新鞋就挤脚了。
“没问题,都买。”荣楚爽快应下。
姐弟三人高兴不已,一家子往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