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时,可是给他们留下了一笔银子。
至于会直面宣化府,他们也不怕。宣化是有十几万军队,但固安城池也很高,易守难攻,短期内齐军攻不下固安,他们还可向匈奴人求援。
许中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大喜,连忙找到周嘉荣说“殿下,这下您可以放心了,固安城中不过几万士兵,咱们宣化可是有十几万大军。这点叛军,不足为惧”
周嘉荣笑道“许大人言之有理,区区四五万的叛军算得了什么。”
“那殿下,咱们是不是可以回京了”许中还没忘记他的使命。他已经在宣化蹉跎了半个月了,这地方比京城还冷,而且城里也比较破烂贫穷,远不及京城繁华,来了没几天,他就怀念在京城灯红酒绿的日子了。
周嘉荣笑道“不急,我这里有一功劳,不知许大人有没有兴趣”
许中狐疑地看着周嘉荣“什么功劳,殿下请讲。”
周嘉荣说“雷庆生、俞凯峰和屠锐达是怕被武亲王一案牵连,因此才不得不叛逃匈奴。许大人若能劝他们弃暗投明,省了大军攻城,死伤无数,那就是收复固安的大功臣。收复了固安,彻底解决了宣化的隐患,咱们也可回京复命了。”
许中脸色变了又变,好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殿下说笑了,臣哪有这等本事”
周嘉荣道“许大人不要妄自菲薄了。况且,你当初不也是赞成议和,极力想跟对方和谈的吗今日我给你这个机会,成了,大人将是大齐的功臣,挽救了数万士兵的性命,若是不成,就当我没提,大人也没什么损失,你说是不是”
许中神色变幻,过了许久,讷讷地说“殿下莫不是打算赦免了他们”
听到这话,周嘉荣就知道许中心动了。这个功劳太诱人了,而且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许中想要试一试就不奇怪了。
只是他不知道,有些时候试试是会要命的。
周嘉荣含笑道“当然,若他们能够改过自新,以往的事既往不咎。大人若是愿意,我手书一封,盖上我的印章,你亲自拿着这个去跟他们谈。”
周嘉荣诚意摆得满满的了,许中不禁有些心动。而且他太想回京城了,但周嘉荣一直不肯走,他也没法回去交差。
“那不知在哪里谈”
周嘉荣说“舆图在此,大人可选定几个地点,与雷庆生他们商量。安排在城外某处,这样大家都放心,大人意下如何”
听说不用进固安城,许中放心了许多。
“那,咱们就与他们谈谈吧。”
周嘉荣立即让人上了笔墨纸砚道“请许大人手书一封,跟其协商”
匈奴人前脚刚走,后脚雷庆生就收到了齐军的劝降书,他将信给俞凯峰和屠锐达看“两位将军怎么看”
俞凯峰说“皇帝原本就派了黄维赢来抓我们,我可不信,我们都投效了匈奴,朝廷会放过咱们。”
“没错,小心这事有诈。”屠锐达也不相信。若不是怕朝廷挖出他跟武亲王的关系,秋后算账,他当初就不会投靠匈奴了。
雷庆生看着信下面的印鉴“可这是朝廷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许中写来的,而且他还说了,这是太子的意思,太子可以手书一封做保证。”
俞凯峰皱眉看着雷庆生“雷大人,您不会是想投靠朝廷了吧”
雷庆生还真的有点想回大齐,他不是武将,这样长年累月跟着军队跑,他身体吃不消。而且他以前是西北巡抚,官居二品,权势显赫,如今这一切都变了。
因为他手上没多少兵,匈奴人更重视俞凯峰和屠锐达二人。他就像是个添头,这样的落差,让他心里非常难受。
他不想打仗了,但去草原生活他又不习惯。
不过这些话他不能直说“当然不是,我只是想,咱们现在兵力少,跟宣化的十几万大军比起来并不占优势,若真打起来,损失太大了。不若先跟他们谈谈,拖延拖延时间,然后招兵买马,迅速扩充兵员,届时真打起来咱们也不怕了。”
俞屠二人一想也有道理,拖一拖,对他们并没有坏处。
于是三人仔细又看了一遍信,发现信上很是诚恳,并无陷阱,定下的几处见面地方都在两城的中间,甚至离固安更近,若齐军有什么阴谋诡计,他们也能迅速后撤。
“我看可以一试,不过派谁去呢”俞凯峰说道。
雷庆生有些想去,但他还没开口,便听屠锐达说“我去会会这位许尚书。”
“也好,你带一队骑兵,速度快,若发现齐军不轨,可迅速撤回城中。”俞凯峰说。
听到这话,雷庆生不争了,他骑术是远远不及屠锐达的,还是别冒这个险了。
最终三人选了一处离固安只有十里的一处叫回龙坡的地方,让人送信给齐军,表示愿意和谈。
等双方约定好日子后,为防齐军耍诈埋伏,他们又安排了斥候在回龙坡附近探查。
确认齐军没有动歪脑筋,所带的人马也跟约定相符之后,屠锐达这才了一队精兵赶到回龙坡与许中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