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恶化 又捉襟见肘了起来。(2 / 3)

不能伤着了他。

“一个主旨,不能拖。”王叔亮说。

穆太后道“好,就依你们。”

王叔亮又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早立新君,以安天下人心。”

两宫面相觑,丞相们却觉得不能再拖了。齐王“失德”这事儿,他们原就觉得深宫之中不可言说。如今再事事都向两宫请示,也是多有不便。太后年老,皇后又太年轻,皆是妇人,皇后刚才那一句细品味道也不对,人精们已经怀疑她是不是暗中做了什么她对齐王的敌意太明显了。

大臣们很不喜欢后宫干政,后宫连着外戚,穆家也没几个好人。齐王不行,也得有个新君,不能任由太后做主。

两宫无奈,只得从丞相所请。在立谁为帝上,双方又有了分歧,最终姚辰英提议,先由秦王“监国”,这样最没有争议。

秦王那日挨了齐王一刀,至今还躺在床上养伤,一应礼仪从简,丞相率百官在殿外叩拜而已,国政便由丞相们负责,太后、皇后这才发现她们被丞相排挤出去了。

丞相们有条理,行动起来便很快。

早上得到齐王的消息,下午的时候,各种调令便已发出,有主事的人,恐慌暂时没有在京城蔓延。

驿马沿着官道飞奔,往四处传递文书。朝中以宗正为使,前往见齐王,一切都在路上。

除了今年的秋赋。

半年没有皇帝,乱,又不那么乱。各地的税赋也交得参差不齐,离得近的地方已经押粮入京了,离得远的就拖拖拉拉,安南属于没交的。

许多人都有一个心思先等等,现在这么不清不楚,钱粮送到了,算是给谁的谁会念这个好还是先找个借口拖延一下,等新君一确定,马上就送到,也算在新君面前露脸了。

这又让政事堂暗中诅咒了一回“诸侯”,在心里记了一笔黑账,谁有公心、谁有小算盘。预备着一切尘落定之后,再调整“诸侯”。

然而齐王的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齐王有身份,平时没有明显的劣迹,也没有太坏的名声。稍讲究一些的臣子不敢拿主意把他当个叛逆给拿了。哪怕是秦王本人,对“哥哥”也要留点余地,先礼后兵。

宗正带着太后的手书、沈瑛的家书等紧急出发了,没有费太多的事就见到了齐王。开始说得好好的,但齐王出逃之后越琢磨越不对劲儿。秦王与他肯定有冲突,但是秦王怎么可能出现得那么巧而且,什么逼死宫女那宫女并不需要逼,宫中人都在讨好着他,怎么就突然上吊了还留了遗书

宗正劝他回宫,齐王先问“我阿姨呢”

宗正道“昭仪在宫中,就算为了她,您也不能一错再错。”

齐王道“你们莫要骗我能冤枉我,怎么会放过她她一定是已经被害死了。”

宗正又不能现把严归给他带过来也不可能带过来,齐王当时便大哭“阿姨你死得好惨啊”叫嚷着命左右把灵堂设起来,以示与秦王有不共戴天之仇。又怀疑先帝是被人谋害的,自顾自地说话,没给宗正劝解的机会。

宗正碰了一鼻子的灰,人也被他扣了下来,不得回去传消息。

京城没等到宗正的消息,防范齐王的动作却没有停,不断有官员奉命调动,为的是“护卫”齐王。这些都不必监国操心,他只要一边养伤,一边等着丞相们每日汇报就行。

这一日,秦王正歪在榻上在与他的表兄说话,姚辰英冷着一张脸进来了“殿下。”

秦王很不喜欢“监国”这个头衔,齐王行此悖逆之事,难道还能回来登基不成他明明应该就登基了的,两宫、丞相们为了弄权,竟然辖制起他来了

“什么事”秦王也冷着声音问。

姚辰英道“齐王奔胡了。”

秦王一惊,又是一喜,最后表情定格在了愤怒“什么他竟然敢叛国”

姚辰英道“现在该对付的不是他,是胡人有了他这个借口,胡兵就师出有名了。”

秦王又惊又怒“什么不是已经命边将”

“防备与开战是两码事。”姚辰英得跟秦王解释,加强戒备,是让敌人知道你警戒了,让他们动手前多想想,避免许多战争。可一旦开战,就不是这个规模了,仅凭戒备是不够的。

王叔亮与施季行心力交瘁,随后也到了。

秦王问道“冼相公呢”

冼敬病了,听到齐王奔胡的消息之后就气病了。事情终究不可挽回了,齐王是不是被人坑害的、是不是被冤枉的,都已经不重要了。他选了最不应该走的一条路,局面变得难堪了起来。

姚辰英道“要及时应对才好。”

秦王道“快过年了。”

王叔亮道“是,希望新年能有新气象。”

秦王的表兄道“诸位相公,正旦要怎么过改元吗新君呢齐王已投敌国,还要留着祖宗基业等他回来吗”

丞相们对望一眼,把太后排斥出去之后,拥立新君的时机也到了。秦王这急切的样子,却让丞相们心中摇头。齐王的事情怕是真的有鬼。然而几位将皇子们从头